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原则

肝胆疾病编辑 医颗葡萄
52次浏览

关键词: #胰腺炎 #胰腺

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原则包括明确病因、控制炎症、支持治疗及预防复发,具体涉及禁食、液体复苏、抗感染治疗、胆道干预及手术等策略。及时就诊、规范治疗是避免并发症、改善预后的关键。

1、确定病因和急性阶段的控制

胆源性胰腺炎通常由胆结石或胆道梗阻导致,需要首先明确病因,通过B超、CT或MRI确定胆道情况。治疗初期重点在于减轻胰腺负担:

禁食和胃肠减压:立即停止摄入食物,通过胃管缓解胰腺分泌负担。

液体复苏:通过静脉补液恢复血流动力学稳定,常用晶体液如乳酸林格液。

疼痛管理: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或阿片类药物,避免引发肠道麻痹。

2、防治感染与纠正代谢异常

胆源性胰腺炎合并感染的风险较高,因此需要关注并控制炎症反应:

抗感染治疗:对于严重胰腺炎伴感染风险,可能使用广谱抗生素如头孢他啶结合甲硝唑。

维持电解质平衡:胰腺炎常伴随低钙血症、低钾血症,应监测血液指标并及时补充。

3、胆道干预及手术治疗

如果胆道梗阻未解除,需及早进行干预。具体措施包括: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72小时内清除胆管梗阻是治疗胆源性胰腺炎的关键,适用于胆总管结石明确患者。

胆囊切除术:在急性炎症控制后,择期行手术预防复发,多采用腹腔镜技术,创伤小恢复快。

经皮穿刺引流术:针对胰液积聚或胆道感染的患者,适时引流可以缓解症状。

4、饮食恢复及长期管理

症状缓解后逐步恢复饮食,采用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的食物,避免刺激胰腺。长期管理需结合以下几点:

控制体重,减少胆结石复发风险。

定期随访,尤其观察胆道梗阻及胰腺炎反复情况。

遵医嘱按需使用胆道保护药物,如熊去氧胆酸。

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复杂且多样化,及时就医、规范治疗可降低并发症风险、提高治愈率。如果出现相关症状,请尽早寻求专科医生诊断和治疗。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