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诊断细菌性前列腺炎
前列腺疾病编辑
医言小筑
前列腺疾病编辑
医言小筑
细菌性前列腺炎可通过前列腺液检查、尿液检查、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直肠指检等方式诊断。细菌性前列腺炎通常由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可能伴随尿频、尿急、会阴部疼痛等症状。

前列腺液检查是诊断细菌性前列腺炎的关键方法。医生通过直肠按摩前列腺获取分泌物,显微镜下观察白细胞数量超过10个/高倍视野或发现脓细胞可提示炎症。细菌培养可明确致病菌种类,常见如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该检查需在排尿后间隔一段时间进行,避免尿液污染样本。检查前48小时应禁止性活动,以免影响结果准确性。
分段尿培养可区分感染来源,采用四杯法或两杯法收集初段尿、中段尿及按摩后尿液。若按摩后尿液或前列腺液细菌菌落数显著高于初段尿,可确诊前列腺感染。尿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酯酶阳性、亚硝酸盐阳性等炎症指标。该方法对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诊断价值较高,慢性患者可能出现假阴性。
血常规检查可发现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炎症标志物水平上升。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可能轻度增高,但需与前列腺癌鉴别。血液细菌培养在急性感染伴发热时阳性率较高,可指导抗生素选择。慢性患者血液指标可能无明显异常。

经直肠前列腺超声可见腺体回声不均、钙化灶或脓肿形成,能评估前列腺体积和结构变化。CT或MRI适用于复杂病例,可发现前列腺周围组织浸润或脓肿扩散。超声检查还能排除尿路结石、膀胱残余尿等并发症。影像学表现需结合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不能单独作为诊断依据。
医生通过手指触诊可发现前列腺肿大、压痛、表面不规则等体征。急性感染时前列腺触痛明显,慢性期可能触及硬结或沟回消失。该检查能初步判断前列腺大小、质地,但无法区分细菌性与非细菌性炎症。操作需轻柔,急性期避免过度按压以防菌血症。

确诊细菌性前列腺炎后应避免久坐、骑车等压迫前列腺的行为,每日饮水保持2000毫升以上促进排尿。饮食需忌辛辣刺激食物,可适量食用南瓜子、西红柿等富含锌和番茄红素的食物。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慢性患者可进行温水坐浴缓解症状。所有治疗需严格遵循医嘱,不可自行使用抗生素。若出现高热、排尿困难等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