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结核性前列腺炎
前列腺疾病编辑
科普小医森
前列腺疾病编辑
科普小医森
结核性前列腺炎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前列腺特异性炎症,属于男性生殖系统结核病的一种局部表现。该病多继发于肺结核或泌尿系统结核,主要症状包括会阴部隐痛、排尿异常、血精或射精痛,可能伴随低热、盗汗等全身症状。诊断需结合结核菌素试验、前列腺液培养及影像学检查,治疗以抗结核药物为主。

结核性前列腺炎通常由其他部位的结核病灶经血行播散或直接蔓延所致。肺结核患者未规范治疗时,结核杆菌可能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前列腺。泌尿系统结核如肾结核、膀胱结核也可通过尿路逆行感染前列腺。前列腺组织内形成结核结节后,可能发生干酪样坏死、钙化或纤维化,导致腺体结构破坏。早期症状较隐匿,可能仅表现为轻度排尿不适或会阴部酸胀感,易被误诊为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典型症状包括持续性会阴部钝痛或坠胀感,排尿时灼热感、尿频尿急等刺激症状,部分患者出现终末血尿或精液带血。病情进展可能导致前列腺硬化、输精管梗阻,甚至继发附睾结核。全身症状如午后低热、夜间盗汗、消瘦乏力等结核中毒症状在活动期较明显。直肠指检可触及前列腺质地不均、表面结节感,严重者腺体固定。前列腺液检查可见白细胞增多但普通细菌培养阴性,抗酸染色可能发现结核杆菌。

诊断需综合多项检查结果。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提示结核感染,但需排除卡介苗接种影响。前列腺液结核杆菌培养是金标准,但阳性率受取材方法和培养周期限制。超声或磁共振可见前列腺内部回声不均、钙化灶或脓肿形成。CT尿路造影有助于发现合并的泌尿系统结核病灶。鉴别诊断需排除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前列腺癌及非特异性肉芽肿性前列腺炎。
治疗需遵循早期、联合、规律、全程的抗结核原则。常用药物包括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吡嗪酰胺片、乙胺丁醇片等,疗程通常需6-9个月。合并脓肿时可能需穿刺引流或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清除病灶。治疗期间应定期监测肝功能、视力等药物不良反应。患者须严格遵医嘱完成全程治疗,避免耐药性产生。合并泌尿系统结核者需同步治疗原发灶。

结核性前列腺炎患者应保证充足营养,多摄入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及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水果。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及酒精摄入,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有助于排尿冲洗。保持规律作息,适度进行提肛运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治疗期间须严格避孕,避免性生活传播风险。定期复查前列腺液、精液及影像学评估疗效,完成治疗后仍需随访1-2年排除复发。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或症状加重时需及时就医调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