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和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有什么区别
前列腺疾病编辑
健康解读者
前列腺疾病编辑
健康解读者
细菌性前列腺炎和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主要区别在于病因、症状表现及治疗方法。细菌性前列腺炎由病原体感染引起,需抗生素治疗;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则与免疫、神经肌肉功能异常等因素相关,以对症治疗为主。

细菌性前列腺炎主要由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等病原体经尿道逆行感染引起,可通过尿培养检出致病菌。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则与盆底肌肉痉挛、免疫异常或尿液反流有关,实验室检查通常无明确病原体证据。
细菌性前列腺炎急性发作时常见寒战高热、排尿灼痛等全身症状,慢性期以会阴胀痛为主。非细菌性前列腺炎主要表现为骨盆区域慢性疼痛,可伴随排尿不适但无发热,症状反复且与精神压力相关。
细菌性前列腺炎需通过前列腺按摩液白细胞计数升高及细菌培养阳性确诊。非细菌性前列腺炎诊断需排除感染因素,前列腺液检查可见白细胞增多但培养阴性,必要时需进行尿动力学评估。

细菌性前列腺炎需根据药敏结果选用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疗程4-6周。非细菌性前列腺炎采用α受体阻滞剂如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联合非甾体抗炎药,配合盆底肌康复训练。
细菌性前列腺炎经规范抗菌治疗多可痊愈,但易复发为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症状控制后仍需长期生活方式调整,避免久坐、酒精刺激等诱因,部分患者可能迁延不愈。

两类前列腺炎患者均需保持规律性生活、避免憋尿及辛辣饮食。细菌性前列腺炎治疗期间应严格遵医嘱完成抗生素疗程,非细菌性患者可尝试温水坐浴缓解症状。若出现血尿、尿潴留等严重表现,需立即就医评估是否需住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