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皮肤病是什么病

过敏性皮肤病是由过敏原刺激引发的皮肤炎症反应,常见类型包括湿疹、荨麻疹、接触性皮炎等,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红斑、丘疹或水肿。
过敏性皮肤病主要由免疫系统异常反应导致。当机体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或某些食物时,免疫球蛋白E介导的变态反应引发组胺释放,导致血管扩张和炎症细胞浸润。这种反应可能与环境因素、遗传易感性共同作用,部分患者存在家族过敏史。
急性期常见皮肤剧烈瘙痒伴风团样皮疹,慢性期可能出现皮肤增厚和苔藓样变。接触性皮炎多表现为边界清晰的红斑和丘疹,湿疹则常见于肘窝、腘窝等屈侧部位。严重者可出现血管性水肿,累及眼睑或口唇时需警惕呼吸道阻塞风险。
湿疹多与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相关,表现为干燥脱屑和渗出倾向。荨麻疹以短暂性风团为特征,24小时内可自行消退但易复发。药疹属于特殊类型,常由抗生素或解热镇痛药诱发,可能出现多形性红斑甚至大疱性损害。
斑贴试验适用于接触性过敏原检测,点刺试验对吸入性过敏原筛查更敏感。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可辅助诊断食物过敏,皮肤活检能鉴别非典型病例。临床需结合病史和体征综合判断,注意与银屑病、玫瑰糠疹等非过敏性疾病鉴别。
轻症可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配合口服氯雷他定片抗组胺治疗。中重度患者需短期系统使用泼尼松片,顽固性病例可考虑注射用奥马珠单抗。所有患者均应避免已知过敏原,使用医用保湿剂维持皮肤屏障功能。
过敏性皮肤病患者应选择棉质透气衣物,洗澡水温控制在37℃以下,避免过度清洁。饮食上注意记录可疑致敏食物,发作期减少海鲜、坚果等高敏食材摄入。环境控制需定期除螨除尘,花粉季节减少户外活动。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出现呼吸困难等全身反应时,应立即至皮肤科或变态反应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