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去痣的四个操作步骤

手术去痣的操作步骤主要有局部麻醉、切除病灶、缝合伤口、术后护理。
手术去痣前需对痣周围皮肤进行局部麻醉,常用药物为利多卡因注射液或普鲁卡因注射液。医生会根据痣的大小和位置选择麻醉方式,通常采用皮下注射法使手术区域失去痛觉。麻醉起效后患者不会感到明显疼痛,但可能仍有触觉。麻醉过程需注意避免损伤痣体,同时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过敏反应。
医生使用手术刀沿痣边缘外1-2毫米处做椭圆形切口,完整切除痣组织及少量周围正常皮肤。对于较大的痣可能采用分层切除法,确保彻底去除色素细胞。切除深度需达到真皮层以下,防止残留导致复发。术中会使用电凝止血或压迫止血,保持术野清晰。切除的标本需送病理检查以明确性质。
根据创面大小选择直接缝合或皮瓣修复,常用可吸收缝合线分层缝合皮下组织和皮肤。对于面部等美观要求高的部位,采用美容缝合技术使瘢痕最小化。较大创面可能需放置引流条防止血肿形成。缝合时需保持切口对合整齐,张力适中,避免影响愈合。术后包扎前会涂抹抗生素软膏预防感染。
术后24小时内避免沾水,定期更换敷料保持伤口干燥。遵医嘱口服头孢克洛胶囊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预防感染,必要时使用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外涂。拆线时间根据部位不同为5-14天,期间避免剧烈运动牵拉伤口。愈合期需防晒并使用硅酮凝胶抑制瘢痕增生。术后1个月复诊观察恢复情况,发现红肿渗液及时就医。
手术去痣后应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抓挠结痂部位。饮食宜清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和优质蛋白促进愈合。术后2周内避免游泳、桑拿等可能污染伤口的活动。恢复期间出现明显疼痛、发热或分泌物增多需及时复诊。根据病理结果定期随访,观察有无复发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