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性皮肤病的病因是什么

动物性皮肤病主要由寄生虫、节肢动物叮咬或接触动物携带的病原体引发,常见病因包括疥螨、虱子、蚊虫以及动物真菌感染。预防需注重环境卫生、避免直接接触病畜,治疗需根据病原类型选择药物或物理方法。
1.寄生虫感染
疥螨通过皮肤接触传播,引发剧烈瘙痒和丘疹,夜间症状加重。治疗使用10%硫磺软膏、苯甲酸苄酯搽剂,衣物需沸水烫洗。阴虱寄生毛发根部,导致皮肤蓝斑和刺痒,剔除毛发后涂抹扑灭司林霜可根治。蜱虫叮咬可能传播莱姆病,发现后需用镊子垂直拔出,局部消毒并观察红斑是否扩散。
2.节肢动物侵害
蚊虫叮咬引发荨麻疹样风团,冷敷配合氢化可的松软膏缓解肿胀。隐翅虫体液接触皮肤会导致线状皮炎,立即用肥皂水冲洗并涂抹抗生素软膏。蜂类蜇伤需拔除毒刺,过敏者需随身携带肾上腺素笔。
3.动物源性真菌
犬小孢子菌通过猫狗传染,造成环形脱屑红斑,口服特比萘芬配合联苯苄唑乳膏治疗。念珠菌感染多见于禽类接触者,保持患处干燥后使用制霉菌素粉剂。处理宠物粪便后未洗手可能感染孢子丝菌病,需口服碘化钾溶液数月。
4.环境与行为因素
饲养禽畜需定期喷洒除虫菊酯环境杀虫剂,清理宠物窝垫避免螨虫滋生。野外活动穿长袖衣物,袖口裤脚用橡皮筋扎紧。接触流浪动物后使用含氯消毒剂洗手,疑似感染时尽早就医进行皮肤镜检或真菌培养。
动物性皮肤病预防重于治疗,建立宿主隔离意识是关键。出现不明皮疹伴发热或化脓时,需排除炭疽等烈性传染病可能,皮肤科就诊时详细告知动物接触史有助于快速确诊。日常储存地塞米松等应急药物可缓解急性过敏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