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症状有哪些 这些症状家长要知晓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典型症状包括发热、口腔疱疹和手足皮疹,3岁以下幼儿需特别警惕重症表现。早期识别症状有助于及时干预,预防并发症发生。
1.典型症状表现
手足口病潜伏期3-7天,初期表现为38℃左右发热,1-2天后口腔出现疼痛性小疱疹,多见于舌面、颊黏膜和硬腭。手足部位随后出现红色斑丘疹,特征性表现为皮疹不痒、不痛、不结痂,多集中在手掌、足底及臀部。部分患儿伴随食欲减退、流涎增多。
2.重症预警信号
当出现持续高热超过3天,体温>39℃且退热效果差时需警惕。神经系统症状如精神萎靡、肢体抖动、呕吐抽搐提示可能进展为脑炎。呼吸循环系统异常表现为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四肢发凉,这是EV71型病毒易引发的危重征兆。
3.家庭护理要点
发热期采用物理降温配合对乙酰氨基酚口服,体温超过38.5℃时按体重给药。口腔疱疹可用康复新液局部涂抹,饮食选择温凉流质如牛奶、米汤,避免酸性刺激食物。皮肤护理重点保持清洁干燥,穿宽松棉质衣物,疱疹破裂可外涂炉甘石洗剂。
4.预防控制措施
流行季节避免带儿童去人群密集场所,日常落实洗手卫生,使用含氯消毒剂处理污染物。EV71灭活疫苗可预防重症发生,建议6月龄-5岁儿童接种2剂次。托幼机构发现病例应立即隔离,做好玩具、餐具消毒。
手足口病绝大多数预后良好,但需密切观察病程变化。当患儿出现拒食脱水、嗜睡惊跳等表现时,必须立即就医。保持环境通风、做好手卫生是阻断传播的关键,家长掌握疾病特征才能实现早发现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