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的发病原因 盆腔炎症状及治疗

妇产科编辑 医普小能手
28次浏览

关键词: #盆腔炎 #炎症

盆腔炎是女性上生殖道感染性疾病,主要因病原体上行感染导致,表现为下腹痛、发热、异常分泌物,需抗生素手术治疗。

1.遗传因素

部分女性因基因缺陷导致免疫防御功能较弱,易发生生殖道感染。这类人群需定期妇科检查,增强免疫力,例如补充维生素C、锌元素,坚持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

2.环境因素

不洁性生活、频繁冲洗阴道会破坏菌群平衡。建议使用安全套,避免使用碱性洗液,日常清洁选择pH4.0-4.5的弱酸性护理产品。经期卫生巾每4小时更换,避免盆浴。

3.生理因素

宫颈黏液屏障减弱时,淋球菌、衣原体等病原体易侵入。产后、流产后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宫腔操作后口服甲硝唑片7天,每日3次,每次0.4g。

4.外伤因素

子宫穿孔、分娩撕裂伤可能引发感染。急性期需静脉注射头孢曲松钠2g/日联合多西环素100mg/次,每日2次。严重脓肿需腹腔镜引流,术后配合红外线理疗。

5.病理因素

邻近器官炎症蔓延常见于阑尾炎、结核病。慢性盆腔炎可采取中药灌肠:红藤30g+蒲公英20g煎汁保留灌肠,配合超短波治疗。急性发作期绝对卧床,半卧位利于炎症局限。

治疗需根据病原体培养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未生育者优先保护输卵管功能。病程超过6个月考虑盆腔粘连松解术,术后使用透明质酸钠防粘连。日常避免久坐,每周3次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力,每次15分钟。

盆腔炎防治关键在于阻断感染途径,急性期彻底治疗可降低不孕风险。出现持续下腹坠痛伴38℃以上发热时,24小时内就诊可显著改善预后。建立健康档案,每半年进行阴道微生态检测,高危人群接种HPV疫苗。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