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缺铁性贫血主要因铁摄入不足、吸收障碍或需求增加导致,需通过饮食调整和铁剂补充改善。遗传因素、孕期储铁不足、快速生长发育期铁需求增加、慢性失血及肠道疾病是常见诱因。

1. 遗传因素

部分儿童因遗传性铁代谢异常疾病引发贫血,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会影响红细胞寿命。这类情况需通过基因检测确诊,治疗需结合输血和去铁治疗。

2. 孕期储铁不足

母亲妊娠期缺铁会导致胎儿铁储备不足,早产儿、低体重儿更易出现。建议孕期每日补充30mg元素铁,哺乳期继续补充9mg/天。婴儿4-6月龄起需添加强化铁米粉。

3. 生长发育需求

婴幼儿期体重每增加1公斤需35-45mg铁。青春期女孩月经初潮后每日铁需求达15mg。建议每日摄入红肉40g、动物肝脏每周1-2次,搭配维生素C促进吸收。

4. 慢性失血

长期鼻出血、肠道息肉、牛奶蛋白过敏导致的肠出血是隐蔽原因。每失血4ml即损失1.6mg铁。确诊需做便潜血试验,治疗需止血同时补铁,严重者需内镜下止血。

5. 吸收障碍

乳糜泻、幽门螺杆菌感染会降低铁吸收率50%以上。建议治疗原发病,补铁选择蛋白琥珀酸铁等有机铁剂,餐前1小时服用,避免与钙剂同服。

预防缺铁性贫血需从孕期开始加强储备,6月龄及时添加富铁辅食,定期监测血红蛋白。已确诊患儿按3-6mg/kg/日补充铁剂,治疗需持续到铁蛋白恢复正常后2个月,避免复发。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