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手术大揭秘:EMR与ESD怎么选?

肠息肉手术中,EMR(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和ESD(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是两种常用方法,选择依据息肉大小、位置和病理类型。EMR适用于较小息肉,操作简单、创伤小;ESD适用于较大或疑似癌变的息肉,切除更彻底,但操作复杂、风险较高。
1. EMR手术适用于直径小于2厘米的息肉,操作时通过内镜将息肉提起并切除,创伤较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适合良性息肉或早期癌变。术后需定期复查,预防复发。饮食上建议术后1-2天流质饮食,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2. ESD手术适用于直径大于2厘米或疑似癌变的息肉,通过内镜将黏膜层完整剥离,切除范围更广,降低复发风险。但操作复杂,出血、穿孔风险较高。术后需密切观察,必要时住院治疗。饮食建议与EMR类似,但恢复期较长,需避免剧烈活动。
3. 选择手术方式需结合息肉具体情况。医生会根据内镜检查、病理结果及患者身体状况综合评估。术前需充分沟通,了解手术风险及术后护理要点。术后定期随访,监测息肉是否复发或癌变,必要时进一步治疗。
肠息肉手术选择EMR或ESD需根据息肉大小、位置和病理类型,结合患者身体状况和医生建议。术后护理和定期随访是预防复发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