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红斑狼疮患者应注意哪些问题

54957次浏览

红斑狼疮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结缔组织的疾病,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了,缺乏根治的有效办法。近年来,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加之各种新药物的不断出现,红斑狼疮患者症状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其生存率已大大提高了。红斑狼疮患者除坚持正规治疗外,还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在红斑狼疮急性活动期应以卧床休息为主,避免劳累和不良刺激。当药物已充分控制症状后,可进行适当的活动,逐渐根据个人情况参加适当社会活动和工作,儿童可以继续上学。

恢复期应注意劳逸结合,日常饮食以低脂肪为主,对日光敏感的患者尽量避免阳光直射,外出时撑遮阳伞或戴帽子,穿长袖衣服或局部涂抹对氨苯甲酸保护皮肤。日常除必须服用的药物外,切忌随意用药。因为普鲁卡因酰胺、肼苯哒嗪等药物可引起药物性狼疮,近年来有报道称卡托普利、α-干扰素、γ-干扰素以及其他一些新药也可引起红斑狼疮加重或诱发新的病情。

有雷诺现象的患者应注意保暖,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服用血管扩张药物,避免口服避孕药,可采取避孕套、阴道隔膜等方法避孕,在疾病活动期避免妊娠,病情稳定1年以上者可以考虑生育。

相关推荐

红斑狼疮治疗及护理
当红斑狼疮发生的时候,身上的皮肤看起来特别的可怕,患者不是很清楚红斑狼疮是怎么发生的,其实红斑狼疮的发生是可以预防的,只要大家在治疗的过程中做好红斑狼疮的护理,不会严重的,下面我们看下红斑狼疮治疗及护理有哪些?
红斑狼疮的发病病因
目前红斑狼疮是较为常见的皮肤疾病,对不仅能够影响到患者的身心健康,而且还有很多的发病位置,因此大家需要重视疾病的治疗,患有这种疾病要尽早的采取治疗,而且还要清楚红斑狼疮的发病病因主要有什么,这样对治疗是比较有帮助的。
盘状红斑狼疮痒吗
很多人心里有这样一个疑问,盘状红斑狼疮痒吗?盘斑狼疮最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有红斑狼疮是会痒的,因为热毒过盛型的红斑狼疮会因体内内热过盛导致皮肤瘙痒,湿疹也是由于体内干燥,中医认为皮肤搔痒在内燥,由内止痒是要害,内燥的原因一是上火引起,二是身体缺水造成。
盘状红斑狼疮的4个诱发因素
盘状红斑狼疮是红斑狼疮的一种,其发生可能与遗传因素、物理因素、药物以及感染等因素有关。
免疫疗法治疗红斑狼疮
随着社会发展,红斑狼疮的发生率越来越高。所以早期红斑狼疮的治疗很重要。一般的红斑狼疮的治疗方法我们都有所了解,但是这些治疗方法只是缓解病情,不能从根本上治愈红斑狼疮,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发展,红斑狼疮的治疗阶段已经进入细胞时代,一种全新的生物疗法应运而生免疫疗法治疗红斑狼疮。
红斑狼疮能吃什么蔬菜
应该说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在饮食上没有什么特别的禁忌,当然有些食物应该是尽量的避免食用,例如含有补骨脂素的芹菜、无花果,含有联胺基团的蘑菇、烟熏类的食品、含有刀豆素的苜蓿类的种子、豆荚等等,这些食物都可以诱发红斑狼疮。所以红斑狼疮患者要尽量的避免食用除这些食物以外的其他一些蔬菜,那么狼疮患者都是可以食用的,包括黄瓜、冬瓜,丝瓜、南瓜、韭菜、白菜、卷心菜、油麦菜、萝卜、胡萝卜、茄子、西红柿以及橄榄菜、莲藕等多种蔬菜,而这些蔬菜尤其是各种时令蔬菜,所以红斑狼疮患者基本上是不用忌口的。但前提是红斑狼疮患者对这些蔬菜没有过敏史,所以红斑狼疮患者能够吃什么蔬菜对于每个人是不一样的,原则上大部分的蔬菜都是可以吃的,但是都不要多吃,要适当的掌握量。
语音时长 01:25

2020-08-25

59452次收听

红斑狼疮的诊断标准有哪些
红斑狼疮的诊断标准用过的有很多,从1982年到1997年,然后又到2010年,到最近的2019年,其实出过好多版红斑狼疮的诊断标准,但是对于患者或非专业人士,特别详细的了解这些诊断标准的必要性不是很大,但大家可以记住这么几个原则,红斑狼疮的诊断主要是依靠两大方面,一个是相关的一些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另外一个是特异性的化验指标。相关的临床症状主要是一些皮疹的表现,还有关节炎、脱发、口腔溃疡这些表现。另外有些病人可能会有一些神经系统的表现,会有贫血、血尿、蛋白尿等。实验室的化验主要包括补体,还有一些特殊性的抗体,包括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抗史密斯抗体、抗Rb抗体,这些都是红斑狼疮很常见的一些免疫学异常。知道了这些之后,就可以对自己做初筛,如果有上述一些症状,就可以及时到医院就诊,也可对手里的化验单有初步的了解。
语音时长 01:30

2020-07-28

52550次收听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什么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它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以累及到全身的各个脏器和系统。从外到内包括皮肤、毛发、肌肉、骨骼,还有脏器,包括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包括肺、胸膜这些部位;还有泌尿系统,肾、输尿管;还有生殖系统,比如说出现月经的紊乱;还有神经系统,出现狼疮脑病或者是周围神经的病变等等。所以系统性红斑狼疮它是一个可以累及到全身多个系统和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和遗传有关系的,但是遗传并不是代表你的家人有这个病就一定会遗传给你,它只是一个概率的问题。不光跟遗传有关,而且还和环境有关。比如说本身具有遗传的倾向,同时又受到了一些外界因素的作用,劳累或者是精神紧张,长期的这种压力大等等,有可能会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一个诱因。所以系统性红斑狼疮它是一个多因素造成的疾病,我们在看待这个病的时候也要从各个不同的方面来对它进行了解。
语音时长 01:29

2020-07-28

57450次收听

01:34
红斑狼疮是什么病
红斑狼疮是可侵犯到人体各个脏器,包括肾脏,肺脏以及胃、消化系统的自身免疫病,主要分两种: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盘状红斑狼疮。日常生活中以及临床上的风湿免疫科中提及的红斑狼疮,主要是系统性红斑狼疮。很多人认为,红斑狼疮很难缓解甚至无法治愈。实际上,红斑狼疮预后、治疗及诊断与其他自身免疫病一样,若患者和家属以及医生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早期诊断,并且早期规范治疗,完全可缓解红斑狼疮病情甚至治愈。
02:01
红斑狼疮怎么治疗
红斑狼疮有针对临床症状和临床表现两种治疗手段。第一,可用缓解病情药,如羟氯喹,对皮疹有较好效果。第二,对于贫血,白细胞减少,以及其他肾脏损害的病人,可根据病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合理应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但要注意使用剂量及使用时间,以免造成副作用。第三,生物制剂、白细胞介素及中医的中药对缓解红斑狼疮的病情也有好处。在治疗过程中,切记不要仅仅使用中药或西药,要以西医为主,中医为辅的结合方式治疗红斑狼疮,才能更有效的控制病情。
红斑狼疮是如何引起的
狼疮产生的原因目前并不很清楚,医学上认为与遗传因素、免疫因素、激素水平、日光照射、感染等因素有一定的关系。一、遗传因素,狼疮有家族聚集倾向,遗传因素是狼疮的发病因素之一;二、免疫因素,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可以发现多种自身抗体,比如抗原抗体、dsDNA抗体、SSA抗体,以及磷脂抗体等。患者血液中的B淋巴细胞数目会明显升高,免疫球蛋白也会升高,T淋巴细胞可能会降低;三、激素水平,狼疮多发于育龄期妇女,因此,雌激素水平对狼疮的发生也有影响;四、紫外线,会照射皮肤,会引起皮肤或者表皮的DNA断裂,使抗原暴露;五、感染,病毒感染或者细菌感染也会诱发狼疮活动。因此,狼疮的发生跟遗传免疫因素、激素水平以及感染、紫外线照射都有关系,是多种因素导致的疾病。
语音时长 01:57

2019-07-30

57840次收听

02:10
红斑狼疮是怎么引起的
狼疮产生的原因跟遗传因素、免疫因素、激素水平、紫外线、感染等有关。一、遗传因素,狼疮患者一般有家族聚集倾向。二、免疫因素,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血清中可以发现多种自身抗体,比如抗原抗体、dsDNA抗体、SSA抗体,以及磷脂抗体等等,狼疮患者血液中的B淋巴细胞数目会明显升高,免疫球蛋白也会升高,而且患者的T淋巴细胞可能会降低。三、激素水平,狼疮一般多发于育龄期妇女,因此雌激素水平对狼疮的发生也有一定影响。四、紫外线,可能会引起皮肤或者表皮的DNA断裂,使抗原暴露。五、感染,病毒感染或者细菌感染也会诱发狼疮的活动。
02:08
红斑狼疮早期症状
红斑狼疮早期症状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育龄期妇女或者年轻女孩子容易出现面部的皮疹,以及日照后的皮肤会出现发红的症状,叫光过敏现象。第二、脱发的症状。第三、口腔溃疡的症状。第四、不能解释原因的关节肿胀或者疼痛。第五、机体的乏力症状。如果育龄期妇女出现皮肤的症状,口腔溃疡,关节的不适,以及低热,乏力等症状,都需要及时的去医院就诊。有的患者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仅仅在体检中发现白细胞轻度下降或者血小板轻度下降,但是自身抗体指标偏高,这时狼疮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02:08
红斑狼疮传染吗
系统性红斑狼疮不是传染病,不会传染给其他人。因为传染病有病原学,比如痢疾、乙肝,或者结核都有相关的微生物感染证据,可以通过呼吸道和血液系统传播。目前认为,红斑狼疮发病跟以下因素有关:第一、遗传有关,因为狼疮的发生有家族聚集倾向;第二、跟自身免疫有关,患者中有多种自身抗体导致免疫紊乱所致;第三、跟激素水平有关,系统性红斑狼疮是育龄期妇女易患疾病,所以激素水平会影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第四、紫外线有时会造成狼疮发病。因此红斑狼疮不是传染病,而是一种多种因素造成的自身免疫病。
红斑狼疮的治疗
红斑狼疮是个大病。有一个女性患者,尽管已经上班也结婚了,但她还是每隔两个月需要到医院开点中药调理,西医治疗也一样。比如常年依赖激素的,不能突然减大他的量或者停止,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稳定后逐渐减量。中医也一样,根据患者的体质,比如湿气大,等舌苔褪的干净后再变方向,否则只要有湿气就要不断的用利湿、化湿的药。虽然是狼疮性肾炎,但保护肾脏的原则是大同小异的。尽量不要感冒。有时效果比较好,一次感冒后怕会再次复发而加重。饮食方面,需要低盐、低脂、低蛋白。当然,也可以让营养科专家给患者提建议。
语音时长 01:31

2018-09-29

67066次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