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原因

58343次浏览

新生儿颅内出血可能由产伤、缺氧缺血、凝血功能障碍、脑血管畸形、维生素K缺乏等原因引起。颅内出血是新生儿期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需及时就医干预。

1、产伤

分娩过程中胎头受压或器械助产可能导致硬膜下出血。常见于急产、巨大儿或产道异常等情况,表现为尖叫、前囟膨隆等症状。需通过头颅影像学确诊,轻症可观察,重症需神经外科手术清除血肿。

2、缺氧缺血

围产期窒息导致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受损,易引发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早产儿脑室周围生发基质血管脆弱更易发生,可出现呼吸暂停、肌张力低下。治疗以维持生命体征稳定为主,必要时行脑室引流。

3、凝血功能障碍

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或获得性血小板减少均可导致自发性出血。患儿常有皮肤瘀斑、穿刺点渗血等表现,需输注凝血因子或血小板,同时使用维生素K注射液改善凝血功能。

4、脑血管畸形

先天性动静脉畸形或海绵状血管瘤破裂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表现为突发意识障碍、惊厥发作,需通过脑血管造影确诊,部分病例需介入栓塞或手术切除。

5、维生素K缺乏

母乳中维生素K含量低且新生儿肠道菌群未建立,易致晚发性出血病。多在出生后2-12周发病,需立即补充维生素K1注射液,严重出血者需输注新鲜冰冻血浆。

预防新生儿颅内出血需规范产前检查、避免产伤,所有新生儿出生后应常规肌注维生素K1。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意识状态、喂养情况及肌张力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就诊。出院后定期进行神经发育评估,必要时开展早期康复训练。

相关推荐

新生儿颅内出血怎么治疗
新生儿颅内出血可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新生儿颅内出血可能与产伤、缺氧、凝血功能障碍、脑血管畸形、感染等因素有关。
新生儿颅内出血如何治疗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治疗主要是:首先,设法使孩子保持安静,减少运动或过度的医疗操作;针对不同的原因给予适当的治疗,对于严重的症状,使用积极的抗惊厥药和控制脑水肿,如果出血量大,应及早进行手术以清除血肿。
新生儿颅内出血会自愈吗
有很多的家长都会发现自己的孩子出生之后带有颅内出血,这可能是因为在生产的过程中遭受到挤压而导致的,一般的情况下如果出血量比较小,那么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会自动康复,可是如果出血量比较大的话,不仅没有办法康复,甚至可能会引发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