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甲型肝炎的危害

60512次浏览

甲型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肝脏炎症,主要危害包括肝功能损伤、传染性强、重症风险及公共卫生负担。甲型肝炎的危害主要有急性肝炎症状、肝功能异常、暴发性肝炎风险、慢性化概率低但存在长期影响、易在密集人群中暴发传播。

1、急性肝炎症状

甲型肝炎病毒感染后通常表现为急性肝炎症状,包括发热、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及黄疸。黄疸表现为皮肤和巩膜黄染,尿液颜色加深,粪便颜色变浅。这些症状通常在感染后2-6周出现,持续数周后逐渐消退。儿童感染后症状可能较轻或无黄疸表现,但成人症状往往更为明显。

2、肝功能异常

甲型肝炎会导致肝功能指标显著升高,包括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水平可超过正常值10倍以上。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反映肝脏处理胆红素能力下降。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提示肝脏合成功能受损。这些异常通常随着疾病恢复而逐渐正常化,但严重时可能导致凝血功能障碍。

3、暴发性肝炎风险

少数甲型肝炎患者可能发展为暴发性肝炎,表现为急性肝衰竭。这种情况在原有慢性肝病患者中风险更高。暴发性肝炎会出现意识障碍、出血倾向、腹水等严重症状,病死率较高,需要紧急肝移植治疗。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者也更容易出现重症表现。

4、长期影响

虽然甲型肝炎不会慢性化,但部分患者恢复期可能持续数月,表现为持续乏力、肝功能轻度异常。极少数病例可能出现复发型肝炎。有研究显示甲型肝炎感染后可能增加日后患自身免疫性肝炎的风险。妊娠期感染可能增加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的概率。

5、传播风险

甲型肝炎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病毒在感染者粪便中大量存在。污染的水源或食物可导致大规模暴发。生食受污染的贝类是高危因素。密切接触者如家庭成员、幼儿园儿童容易发生续发病例。在卫生条件差的地区,甲型肝炎流行率较高。

预防甲型肝炎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种疫苗,高危人群如旅行者、男男性行为者、慢性肝病患者建议接种。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食海鲜,饭前便后洗手。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隔离治疗。患者排泄物需严格消毒处理。加强公共卫生监测可有效控制疫情传播。恢复期应注意休息,避免饮酒和肝毒性药物,定期复查肝功能直至完全恢复。

相关推荐

甲型肝炎抗体阳性怎么办
甲型肝炎抗体阳性可通过接种疫苗、调整饮食、注意休息、避免饮酒、定期复查等方式处理。甲型肝炎抗体阳性通常由既往感染、疫苗接种、隐性感染、免疫功能异常、检测误差等原因引起。1、既往感染甲型肝炎抗体阳性可能提示曾经感染过甲型肝...
甲型肝炎抗体IgM阳性是表示什么
甲型肝炎病毒感染人体以后,会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抗体分为IgG型和IgM型。这和许多其他病原体感染和传染性疾病感染了以后产生抗体的类型,基本上是相一致的。IgM型的抗体往往出现在感染的早期,IgG型的抗体往往出现在恢复期,甲型肝炎也符合这个规律。甲肝病毒感染1周以后,我们就能在血清当中查到相应的抗体,IgM型的甲肝抗体。所以甲肝抗体IgM阳性,可以说患者是新近感染,是现症感染。如果IgG抗体阳性,说明是甲型肝炎感染的恢复期。
语音时长 01:07

2021-07-09

75643次收听

甲型肝炎怎么办
甲型肝炎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以肝脏炎症为主要病变的急性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因此要隔离治疗、对症支持治疗、检测肝功能,同时注意日常护理。一、隔离治疗:因为甲型肝炎是急性消化道传染性疾病,因此要做到隔离,主要是生活用品、食物、排泄物等隔离。二、甲型肝炎是自限性疾病,以对症以支持治疗为主,适当给予药物辅助,慎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同时注意卧床休息,避免劳累,避免受凉,避免饮酒,避免使用损伤肝脏药物以及食物。三、隔离治疗至症状好转之后,进行肝功能检测,肝功能、胆红素等指标恢复,可以在医生指导建议后出院。出院后仍然要注意休息,随后应半年到一年定期复查,了解肝功能变化,以及肝脏恢复是否良好。平时注意个人卫生,勤换衣勤洗澡,勤晒被褥,特别要注意饮食卫生,肉类需要彻底熟食,不喝生水,饭前便后要正确洗手,预防病从口入。
语音时长 01:34

2020-03-17

52102次收听

甲型肝炎传播途径
甲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主要是粪至口途径或者叫做消化道传播。甲型肝炎是属于法定的传染病之一,是乙类传染病。通过粪口途径或者消化道途径传播,简单的说就是这些病毒都是吃进去的。比如吃了没有煮熟煮透的海鲜,或者生吃一些海鲜,或者一些食物,而这些食物当中带有甲肝病毒,顺着胃肠道到了肝脏,那么病毒在肝脏引起肝细胞的炎症损伤,就会出现甲型肝炎的一个急性发病。甲型肝炎的传播途径:甲型肝炎经粪-口途径,或者叫消化道途径传播。甲型肝炎的急性发病症状往往来得急,症状重,像突然出现乏力,恶心呕吐,吃不下东西,小便颜色发黄,脸色也发黄,这是急性黄疸型肝炎的表现。甲型肝炎症状:发病急症状重,患者突然出现乏力,恶心呕吐,吃不下东西,小便发黄,脸色发黄等症状。那这个时候到医院去检查一般就能发现病人的肝功能有严重的损伤: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往往能到1000多,甚至是2000多,非常高;胆红素也是明显的升高。不过大部分甲型肝炎的病人预后是比较好的,因为经过急性期积极的护肝治疗,足够的卧床休息,清淡饮食,一般三到四周这些肝功能的指标就降下来了,症状也就消失了。而且甲型肝炎不会转成慢性,一般是急性自限性的疾病,所以虽然症状重来得急,但是总体来说预后是比较好的。
语音时长 01:39

2020-03-10

58099次收听

怎么确诊甲型肝炎
甲型肝炎的诊断依据有临床症状;肝功能检查;甲肝病毒标记物,即抗HAV-lgM检查。甲型肝炎是病毒性肝炎当中的一种,而病毒性肝炎是法定的乙类传染病,所有的法定传染病一旦确诊都是要报传染病卡的。所以要确诊甲型肝炎也是比较慎重的。1、要看病人有没有临床症状,甲型肝炎多半表现急性发病的形式,病人往往会有急性的乏力、食欲下降、恶心、厌油、呕吐、尿黄,也可能会有眼黄,还有皮肤发黄,甲型肝炎临床表现:患者急性发病,出现急性乏力、食欲下降、恶心、厌油、呕吐、尿黄、眼黄,皮肤发黄等症状,有这样的临床症状了就建议到医院查肝功。2、要有肝功能的损伤,这个时候可能病人查肝功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都非常的高,胆红素也明显升高。有的病人谷丙转氨酶能到1000多2000多,是属于比较严重的肝损伤。3、要诊断甲肝必然要有甲肝的病毒标记物阳性,常用甲肝病毒标记物是甲肝的IgM抗体又叫做抗HAV-lgM。如果病人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同时化验肝功能的指标明显升高。第三加上甲肝的IgM抗体是阳性,就可以确诊是甲型肝炎。但是也有的人他们在去办健康证或体检时一查只有甲肝的IgM抗体阳性,但是一问病人什么症状都没有,甚至查肝功完全正常,那这种情况考虑可能存在实验误差。因为确诊一个病人是不是甲型肝炎一定要结合临床症状,还有生化指标,不能简单的就凭甲肝的IgM抗体。
语音时长 01:48

2020-03-10

58143次收听

甲型肝炎危害
甲型肝炎会使患者产生急性黄疸性肝炎的不适症状,影响身体健康,还可能造成甲肝大流行危害社会。甲型肝炎是病毒性肝炎之一,是由于甲肝病毒引起的肝细胞炎症,首先甲肝病毒吃进去以后,因为这是消化道传播的疾病,吃进去以后病毒经过胃肠道再到了肝脏,在肝脏复制会引起肝细胞的炎症损伤,病人就会出现严重的乏力、食欲下降、消化功能短期内迅速下降,所以频繁的恶心呕吐甚至是厌油,另外还会出现脸黄、尿黄、皮肤发黄这些黄疸的现象。针对甲型肝炎会叮嘱病人尽可能住院隔离治疗,要卧床休息,清淡饮食,另外配合医生积极的护肝,经过三到四周的治疗,那么病情控制下来,肝功能的指标恢复正常,症状也消失,传染性也消失。
语音时长 01:44

2020-03-10

59515次收听

甲型肝炎可以治愈吗
甲型肝炎是很常见的一种传染病,这种病主要可以通过水、食物经口传播,所以在学校和幼儿园中很容易传播。不过不用太担心,甲型肝炎是可以治愈,就是让患者休息好,增加抵抗力。不要与别人共用餐具,防止病从口入。
甲型肝炎病毒感染怎么治
甲型肝炎病毒感染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所以在治疗的时候,一定要采取隔离治疗的方式,然后进行药物治疗。并且在治疗期间,还需要让患者卧床休息,才能更好的确保治疗效果。以及在治疗过程中做适当的运动来增强自身的抵抗力。
甲型肝炎是如何传播的
甲型肝炎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对患者的健康有很大的危害,这种疾病的主要传播方式是通过消化道的途径进行传播的,在平时的生活中一定要多注意个人的卫生,虽然这种疾病的大多都是能治愈的,但还是要积极的进行有效的治疗。
02:47
如何确诊甲型肝炎
甲型肝炎是病毒性肝炎的一种类型,属于法定乙类传染病。确诊甲型肝炎通常从临床症状、肝功能损伤、甲肝病毒标记物检查来判断:1、临床症状:甲型肝炎多半表现为急性发病形式,会伴有急性的乏力、食欲下降、恶心、厌油、呕吐、尿黄,也可能会有眼黄,皮肤发黄等临床症状。2、肝功能损伤:甲型肝炎患者症状明显的情况下需要进一步抽血检查肝功能,此时会伴有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异常升高,能到1000多2000多,同时胆红素也明显升高,属于比较严重的肝损伤。3、进行甲肝病毒标记物检查,常用的甲肝病毒标记物是甲肝的IgM抗体,又叫抗HAV-lgM,如果该抗体阳性可以确诊是甲型肝炎。
02:48
甲型肝炎的危害
甲型肝炎的危害为,造成个人肝细胞炎症损伤危害和社会危害。甲型肝炎是病毒性肝炎之一、是由于甲肝病毒引起的肝细胞炎症,属于乙类传染病。甲型肝炎经消化道途径传播,甲肝病毒进入肝脏后会引起肝细胞炎症损伤,出现严重的乏力、食欲下降、消化功能短期内迅速下降,出现频繁的恶心呕吐甚至厌油,还会出现脸黄、尿黄、皮肤发黄等黄疸的现象。甲型肝炎患者肠道可能在排病毒。若甲肝患者不进行肠道隔离,粪便污染了水源和食物后可能会造成甲型肝炎疫情的扩散,导致甲肝大流行,严重危害社会。
02:40
如何预防甲型肝炎
甲型肝炎是消化道传播的疾病,可以从饮食习惯和注射疫苗方面预防。甲型肝炎是病毒性肝炎中的一种,主要经消化道途径传播,也就是说甲肝病毒是吃进去的疾病,会严重损伤肝细胞功能,出现急性黄疸性肝炎的症状。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把好“病从口入关”。食物要严格的高温煮开、煮透,尽量避免吃一些生冷东西,最大程度的避免感染甲肝病毒。甲肝疫苗注射一段时间后,人体内能够产生甲肝IgG抗体,抗体可以保护人体不再感染甲肝病毒,注射甲肝疫苗之后一般来说60年内不会被感染。
02:10
甲型肝炎是怎么引起的
甲型肝炎是病毒经过消化道途径传播的一种吃进去的疾病,有自限性,不会慢性化。甲型肝炎是病毒性肝炎的一种类型,是甲肝病毒被吃进去以后经过胃肠消化道进入肝脏,引起的肝细胞炎症损伤。急性期通过积极保肝治疗,配合卧床休息,清淡饮食,一般来说经过三到四周就痊愈了。甲型肝炎不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主要是针对甲肝引起的肝细胞炎症损伤进行治疗。输液常使用的药物如甘草酸类,多稀磷脂酰胆碱类,还有谷胱甘肽、还原型谷胱甘肽药物等;口服保肝药物如水飞蓟类,清热解毒的中成药像茵栀黄、茵陈等药物。
02:32
甲型肝炎病毒感染怎么治
建议患者急性期住院治疗。住院治疗期间可以从卧床休息、清淡饮食、肠道隔离、使用药物这几方面。甲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引起甲型肝炎,是一种急性的自限性疾病。病人往往急性发病,出现浑身乏力、食欲下降、恶心厌油、呕吐,甚至还伴有眼睛黄、尿黄等黄疸症状。要有足够时间好好卧床休息,减少肝脏的负担。进行饮食教育,坚持清淡的饮食,不要吃油腻的饮食。住院期间对患者肠道的隔离,避免疫情扩散。住院期间使用药物保肝护肝。输液治疗常用的药物有甘草酸类药物,具有保肝降酶和抗炎作用。同时,还可以配合用多稀磷脂酰胆碱,还原型谷胱甘肽等药物治疗;口服药有水飞蓟类药物,另外茵陈,茵栀黄等清热解毒中草药。
甲型肝炎怎么办
现在患有甲型肝炎这种传染性疾病的人越来越多,该病首先应该要保证一般治疗,包括多卧床休息和补充营养,再就是可以考虑进行药物治疗。除此之外还应该做好日常护理,包括注意个人卫生和坚持体育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