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腱炎是什么
跟腱炎是跟腱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跟腱炎通常由过度使用、运动损伤、足部结构异常、年龄增长、突然增加运动强度等因素引起,可通过休息制动、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康复训练、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
1、过度使用
长时间重复进行高强度运动或活动可能导致跟腱过度负荷,引发局部微小损伤和炎症。常见于跑步、跳跃等需要频繁使用跟腱的运动。患者可能出现跟腱部位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急性期需减少活动量,局部冰敷有助于缓解症状。
2、运动损伤
运动中突然发力或姿势不当可能导致跟腱急性拉伤或撕裂。例如篮球起跳、网球急停等动作易造成损伤。损伤后跟腱局部可能出现剧烈疼痛、淤血、无法承重等症状。轻度损伤可通过弹性绷带固定和短期制动恢复,严重撕裂需就医评估。
3、足部结构异常
扁平足、高弓足等足部结构问题可能改变跟腱受力方式,长期异常应力积累可诱发炎症。患者常伴有行走时足部疲劳、跟腱区域慢性钝痛等症状。定制矫形鞋垫可改善生物力学异常,配合牵拉训练增强跟腱耐受性。
4、年龄增长
随着年龄增长,跟腱组织血供减少、弹性下降,更易发生退行性改变。中老年人群可能出现晨起跟腱僵硬、轻度活动后疼痛缓解等症状。建议选择低冲击运动如游泳,日常可进行跟腱轻柔按摩促进血液循环。
5、突然增加运动强度
短期内大幅提升运动频率或强度可能超出跟腱适应能力。例如新手跑者突然增加跑量,或健身者快速增加负重。典型表现为运动后跟腱持续性酸痛,休息后不缓解。应遵循10%增量原则调整训练计划,运动前后充分热身拉伸。
跟腱炎患者日常应选择软底缓震鞋,避免赤足行走。运动前后进行针对性的跟腱拉伸,如台阶牵拉练习。控制体重可减少跟腱负荷,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C有助于肌腱修复。若保守治疗3-6个月无效,或出现跟腱明显增粗、局部凹陷等异常体征,需及时就医排除跟腱断裂等严重情况。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什么是跟腱炎
- 2 跟腱炎严重吗
- 3 跟腱炎是怎么引起的
- 4 什么是跟腱炎的症状
- 5 跟腱炎可以自己恢复吗
- 6 跟腱炎的原因
- 7 如何避免跟腱炎的复发
- 8 跟腱炎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