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母乳性黄疸该怎么办

发布时间:2019-04-1151169次浏览

新生儿黄疸出现的概率相对较高,倘若是生理性黄疸的话,一般宝宝出生几天之后就会消退。新生儿出现此症的时候,通常可以采用光疗,使用蓝光照射之后,婴儿体内的血清胆红素便会下降很多,倘若是由于母乳喂养诱发的黄疸出现,这个时候要注意减少母乳喂养的次数。

母乳性黄疸在新生儿中,发病率相当高,可以占到黄疸发生率的50%之上,而母乳性黄疸出现之后,直到消退可持续3个月左右的时间。在新生儿出现黄疸后,家长们都是十分焦虑,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看下,母乳性黄疸该怎么办?
  1、可以采用光疗手段
  在使用蓝光之后,就可以让新生儿的血清胆红素下降,对于确诊出的母乳性黄疸婴儿,假如血清胆红素太高的话,超过220μmol/L峰值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光疗把最高峰值降低。在医学研究中发现,波长在475nm左右的蓝光,就可以能使机体血清胆红素下降很多。
  在此光线照射之后,婴儿的胆红素就可以被转化,随之通过尿、胆汁排出。把婴儿置于光箱前的时候,可以应用眼罩遮住双目,每小时变换一次体位,这样就可以增加光照面积了,还有就是注意给婴儿及时补充水分,这样就可以防止出现脱水现象。
  在一般情况下,可连续照射一天左右的时间,也可以采用每次间隔10小时的办法,歇半天之后再照,其基本疗程是三天左右。而在婴儿黄疸症状不严重之时,就可以采用多晒太阳的方式退黄,因为阳光中也存在蓝光。
  但晒太阳之时,不要隔玻璃照射,最好暴露在日光之下,而温度超过30度的时候,可以考虑让小儿裸体晒阳光,让皮肤接触日光中的蓝光,但要注意遮挡好婴儿的眼睛。
  2、还可采用减少母乳喂养次数
  很多人都知道停止喂母乳之后,婴儿的黄疸就会消退,但母乳是婴儿最好的食品,可不要随意断奶,也不用过早采取母乳及配方奶粉喂养的方式。除非婴儿的血清胆红素值太高,才可暂停喂养3天左右的时间。
  总之,母乳性黄疸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是伴随着母乳喂养出现的,其可以采用蓝光照射等多种手段,可以说治疗上是很容易的。至于要不要停止母乳喂养,要严格遵守医生的建议进行实施,千万不可主观臆断。

相关推荐

吃什么东西可以帮助快速回奶
对于绝大多数妈妈,还是建议要坚持母乳喂养,并且鼓励大家,能够持续坚持到宝宝2岁,最终完成自然离乳,如果有的孕妈妈因为不得已的原因,必须要在奶水很充足时,完成断奶,仅仅通过食物,可能很难达到比较好的效果,一般需要通过药物来回奶。在回奶期间要停止哺乳,不要排空乳房,也不要让孩子再吸吮,同时要尽量减少汤水和稀饭的摄入。因为汤水和稀饭,有可能会增加乳汁的分泌,具体回奶的药物,最常见的可以选择口服维生素B6,同时还可以在乳房上敷芒硝来帮助回奶,另外还可以把生麦芽泡水喝。
语音时长 02:35

2021-10-15

64603次收听

01:50
母乳性黄疸需要停母乳吗
母乳性黄疸一般情况下是不需要停母乳的。母乳性黄疸是预后比较良好的一种黄疸类型,由于母乳中含有一种葡萄醛酸苷酶,这种酶能使已经结合的胆红素再分解成可以吸收的胆红素,从肠道进行重吸收。这种黄疸虽然会造成孩子的黄疸增高,但很少会达到造成严重后果的黄疸数值。一个孩子如果确诊是母乳性黄疸,一般都不主张停母乳,可以继续进行母乳喂养。随着孩子生长,母乳分泌越来越多,这种酶就会逐渐减少,黄疸就逐渐减轻甚至就好转了。所以对于母乳性黄疸我们不主张停母乳。
母乳性黄疸有哪些后遗症
母乳性黄疸指数特别高,有可能出现神经系统后遗症;出现、脑性瘫痪、呼吸衰竭等后遗症,严重时危及生命。
02:14
什么是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的诊断非常简单,这种患儿一般没有其他的合并症,是单纯母乳喂养的孩子出现的黄疸。母乳性黄疸的诊断要除外所有的病理性黄疸的诊断,在家庭中没法做到把病理性黄疸都逐一去除外,如果孩子的一般情况都比较好,吃奶、大小便都很正常,体重增加也正常。这个时候可以给予停止母乳喂养24到48小时以上,如果三天左右出现黄疸明显的下降好转,黄疸指数的下降,可以诊断母乳性黄疸。但如果孩子一般情况不是很好,吃奶、体重增加也不是很正常,黄疸也比较明显,这种时候还是建议到医院里去由医生来去判断,不要自己在家轻易的给予停止母乳的这种诊断。母乳性黄疸的治疗,停止母乳观察黄疸是否减轻,如果黄疸已经减轻,逐渐的再少量的加起。
02:18
母乳性黄疸症状
母乳性黄疸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发黄,孩子只是因为母乳引起的黄疸,不合并有其他的病理性症状,吃奶好、体重增加正常、大便小便正常、眼神灵活、逐物正常,这时一般就是母乳性黄疸。给予停止母乳喂养以后也可以帮助判断,黄疸如果减轻考虑母乳性黄疸。如果黄疸在停止母乳之后减轻,不要太着急的恢复母乳,停止三天左右再逐渐的加量,或者是改用配方奶粉慢慢的加母乳,这样皮肤黄染症状也不会逐渐的加重,也不会再出现,最后恢复母乳喂养都可以。但是在母乳性黄疸发病的过程当中,如果患儿出现吃奶不好、呛咳、发烧,或大便的颜色发生改变,要到医院就诊,考虑为病理性黄疸的可能,积极的治疗。
02:12
母乳性黄疸的原因
母乳性黄疸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两点,一般母乳性黄疸分早发性和晚发性两种。1、早发性的母乳性黄疸,一般是因为早期妈妈刚生生完宝宝以后,奶水还不是很足;喂养方法不很得当,导致孩子吃奶的量不够足。2、肠肝循环,患儿进食量少,大便在大肠肠道内停留时间延长,肠肝循环就会增加;母乳中本身含有的葡萄糖醛酸苷酶,会使在肠肝循环当中已经变成结合的胆红素,给它分解成未结合胆红素,那么这个未结合胆红素又会被肠肝循环再次循环利用到机体当中,因此就出现黄疸。因此母乳性黄疸主要的是这两个原因,肠肝循环的增加以及母乳中葡萄糖醛酸苷酶这个酶的增加导致的黄疸。
02:14
如何判断母乳性黄疸
首先患儿一般的情况要特别好,没有合并有其他病理性黄疸的表现,比如吃奶差、呕吐、体重下降、体重不增、大便的颜色不正常发白、肝胆区有肿胀肿、特别的腹胀等,单纯母乳喂养生后一周左右出现的这种黄疸,大概可以判断是母乳性黄疸。还有可以做诊断性判断,停止母乳以后,看黄疸是否下降,皮肤的黄染颜色是否下降,黄疸指数是否下降。停母乳一般停48或者是72小时来观察,如果停止到规定的时间之后,确实黄疸的皮肤的颜色减轻很明显,或者黄疸指数下降50%,就可以诊断母乳性黄疸。前提一定不要忘母乳性黄疸一定要除外病理性因素,没有病理性因素的情况下同时停止母乳之后,出现黄疸指数的下降,这个才可以诊断母乳性黄疸。
什么样是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就是单纯母乳喂养而出现黄疸。母乳性黄疸的诊断应该是非常简单,这种患儿一般没有什么其他的合并症,是单纯母乳喂养的孩子然后出现黄疸。因为母乳性黄疸的诊断其实要除外所有的病理性黄疸的诊断,在家庭当中没法做到把病理性黄疸都逐一去除外,然后来诊断母乳性黄疸的,如果孩子的一般情况都比较好,吃奶还有大小便都很正常,体重增加也正常。这个时候可以给予停止母乳喂养24到48小时以上。这个时候如果三天左右出现黄疸明显下降好转,黄疸指数的下降,还有黄疸的表现的好转,就可以诊断,母乳性黄疸了。但如果在家情况,孩子一般情况也不是很好,吃奶、体重增加也不是很正常,黄疸也比较明显,这种时候还是建议到医院里去由医生来去判断是否是母乳性黄疸,不要自己在家轻易的给予停止母乳的这种诊断,诊断性的停止母乳去做母乳性黄疸的诊断。母乳性黄疸治疗也非常简单,就是停止母乳然后观察黄疸是否减轻,如果黄疸已经减轻,之后可以逐渐的再少量的加起,一般黄疸也不会太容易再加重。
语音时长 01:32

2019-10-23

48971次收听

母乳性黄疸的症状
母乳性黄疸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发黄。因为孩子只是因为母乳引起黄疸,不合并有其病理性症状,吃奶好、体重增加正常、大便小便都是正常的、眼神灵活、逐物正常,一般就是母乳性黄疸。给予停止母乳喂养以后,也可以帮助判断,黄疸如果减轻,考虑母乳性黄疸。如果黄疸明显在停止母乳之后减轻了,也不要太特别着急的再恢复母乳,停止三天左右然后再逐渐的加起,或者是改用配方奶粉慢慢的加母乳也可以,皮肤黄染症状也不会逐渐的加重,也不会再出现种的情况,就恢复母乳喂养都可以。但是在母乳性黄疸发病的过程当中,如果患儿出现了吃奶不好、呛咳、发烧,或者是大便的颜色发生改变,或者有其不是很正常的症状出现是要积极就诊的,或者是比如黄疸的颜色又出现了更严重的情况,要积极的就诊,要除外合并了母乳性黄疸之后其病理性黄疸的问题、黄疸的因素。因此母乳性黄疸症状如果没有明显改变,可以在家接着观察,如果症状出现严重的问题,还是需要进一步就诊。
语音时长 01:36

2019-10-23

65916次收听

母乳性黄疸原因
母乳性黄疸主要是由于肠肝循环的增加,还有母乳中葡萄糖醛酸苷酶的增加导致。母乳性黄疸分早发性和晚发性两种。早发性的母乳性黄疸一般是因为早期妈妈刚生生完宝宝以后,奶水还不够很足,喂养方法也不很得当,导致孩子吃奶的量不够足,吃奶量很少。一、肠肝循环,就胆红素的肠肝循环会增加。大便在大肠肠道内停留的时间延长,停留的时间延长以后肠肝循环就会增加。二、母乳中本身含有的葡萄糖醛酸苷酶,酶的含量要高一些,酶就会使在肠肝循环当中已经变成结合的胆红素,分解成未结合胆红素,未结合胆红素又会被肠肝循环再次循环利用到机体当中,因此就出现黄疸。
语音时长 01:35

2019-10-23

53677次收听

怎么判断母乳性黄疸
如何在家里边判断是不是母乳性黄疸?首先就是患儿是母乳喂养,这是肯定的;第二就是一般的情况要特别好,孩子没有合并有其他病理性黄疸的表现,比如说吃奶比较差、呕吐、体重下降、体重不增、大便的颜色不正常发白、肝胆区有肿胀肿、特别的腹胀等等,这些情况都排除之外,单纯母乳喂养生后一周左右出现的这种黄疸,我们大概能可以判断他是母乳性黄疸。那么还有一条就是我们可以做一个诊断性判断,那么就是停止停母乳以后,看他的黄疸是否下降,皮肤的黄染颜色是否下降,黄疸指数是否下降。那么停停母乳一般停48或者是72小时来观察黄疸指数,还有黄疸颜色的下降来判断母乳性黄疸。如果停止到我们规定的时间之后,确实黄疸的皮肤的黄疸也颜色减轻很明显,或者黄疸指数下降50%,我们就可以诊断母乳性黄疸。前提大家一定不要忘了母乳性黄疸一定要除外病理性因素,没有病理性因素的情况下,同时我们停止停了母乳之后,出现我们判断的黄疸指数的下降,这个才可以诊断母乳性黄疸。因此不是也不是特别容易的,在家里一定要注意把病理性因素除外。
语音时长 01:34

2019-10-23

50176次收听

纯母乳喂养宝宝尿黄怎么回事
现在很多奶粉都存在着质量问题,所以家长们对于奶粉并不是很放心,但是在选择纯母乳喂养的过程中,还是有很多孩子会出现尿液发黄等异常的情况。而导致这些异常状况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三种分别为母乳摄入量不足、黄疸病症的发作以及肝脏或者是胆道等病症。一般可以从孩子的身体状况来判断具体的原因。
母乳性黄疸怎么办
黄疸是每一个宝宝都会出现的症状,而黄疸分为很多种,很多宝宝都会患上母乳性黄疸。当患有母乳性黄疸之后,就需要暂时停掉母乳,可以采取光疗的方式进行治疗,也可以通过药物的方式进行治疗,当黄疸好了之后,就可以继续吃母乳了。
母乳性黄疸会不会反复
母乳喂养婴儿在孩子出生后三到一周内就可能出现黄疸,在两周到四周就可达高峰,但是状况良好,没有溶血、贫血现象出现。黄疸一般可以持续三周到四周时间,第2个月就可以逐渐消退了,而少数人可以延续10周才消失。其实就情况来说,母乳性黄疸有可能出现反复,但妈妈们不用担心。
母乳性黄疸的危害
母乳性黄疸就是指母乳喂养的小宝宝,在出生之后没几天肌体就出现了黄疸现象,这在足月的小宝宝中是常见的,基本过一段时间就会好的。但是母乳性黄疸也有着诸多危害的,其中就可能出现对婴儿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但是多数情况下是可以自行恢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