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气血不足症状

60723次浏览

气血不足的症状主要有面色苍白、乏力、心悸、头晕月经不调等。气血不足可能与先天禀赋不足、饮食失调、过度劳累、久病体虚、失血过多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精神萎靡、肢体倦怠、畏寒肢冷等症状。可通过饮食调理、中药调理、针灸治疗、运动锻炼、作息调整等方式改善。

1、面色苍白

气血不足时,面部失去血液的濡养,可能出现面色苍白或萎黄的表现。这类症状常见于贫血、营养不良或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日常可适量食用红枣、猪肝等补血食物,严重者需遵医嘱使用复方阿胶浆、益气养血口服液等中成药调理。

2、乏力

气血不足导致机体能量供给不足,常出现全身乏力、容易疲劳的症状。轻微乏力可通过适量运动如八段锦、太极拳等改善,若伴随明显气短、自汗,可能提示心脾两虚,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归脾丸、生脉饮等药物。

3、心悸

气血亏虚时心脏失于濡养,可能出现心悸、心慌等症状,活动后加重。这类症状常见于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疾病。日常应避免剧烈运动,可配合炙甘草汤加减治疗,严重者需使用稳心颗粒、参松养心胶囊等药物。

4、头晕

气血不足导致脑部供血不足时,可能出现头晕目眩、视物模糊等症状,起立时尤为明显。轻度头晕可通过按摩百会穴缓解,若频繁发作需排除低血压、颈椎病等疾病,必要时使用养血清脑颗粒、眩晕宁片等药物。

5、月经不调

女性气血不足常见月经量少、经期推迟或闭经,可能伴随痛经。这类症状多与卵巢功能减退、子宫内膜薄等有关。日常可饮用当归生姜羊肉汤调理,药物可选择乌鸡白凤丸、定坤丹等,但需经中医辨证使用。

气血不足者日常应注意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饮食上可多摄入牛肉、菠菜、黑芝麻等富含铁和优质蛋白的食物,配合适量有氧运动如快走、瑜伽等促进气血运行。冬季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加重症状。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出现严重心悸、晕厥等情况,应及时就医排查贫血、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器质性疾病。中药调理需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滥用补益类药物。

相关推荐

补中益气丸怎么样
补中益气丸是一种中成药,主要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引起的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便溏久泻等症状。补中益气丸的主要成分有黄芪、党参、白术、当归、升麻等,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功效。1、补中益气补中益气丸中的黄芪、党参等成分能...
总是口干舌燥是怎么回事
总是口干舌燥可能与饮水不足、环境干燥、药物副作用、糖尿病、干燥综合征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调整生活习惯、补充水分、就医检查等方式改善。
01:01
天筋的正确按摩方法
天筋藏于目,位于人体眼球正后方,正确按摩天筋可以舒肝明目,有效缓解眼部疲劳。操作过程:第一步:伸出双手的小拇指,弯曲食指、中指、无名指,并将大拇指按压在这三根手指的指甲上,然后两个小拇指的指尖向上,并逐渐靠近。第二步:眼球全神贯注地盯着小拇指,直到发现小拇指变成了一个圆锥,然后缓慢横向移动手指,直至看不见为止,这个过程中眼睛和头都不要动。第三步:将视线外的手指慢慢拉回,指尖再度呈锥尖对准双眼中间,这个过程重复三次左右。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感觉眼睛发酸,这是正常现象。若是有任何不良反应,建议及时就医。
冬病夏治的原理是什么?
冬病夏治的原理: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冬为阴,夏为阳,“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虚寒性疾病,由于机体素来阳气不足,又值冬季外界气候阴盛阳衰,以致正气不能祛邪于外,或重感阴寒之邪,造成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咳嗽,哮喘、慢性泄泻、关节冷痛、怕冷、体虚易感冒等反复发作或加重。“夏治”是指根据《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原则,在四季中阳气最为旺盛的夏季,人体阳气也达到季高峰,特别是三伏时令,通过温补阳气,散寒驱邪,活血通络等治疗措施,一方面能增强机体抵抗病邪能力,另一方面又有助于祛除阴寒之病邪,从而达到治疗或预防上述“冬病”的目的。
语音时长 01:38

2022-08-18

16444次收听

气滞血瘀的原因
气滞血瘀也是在中医里面,非常常见的一种症状类型,一方面气血气滞常常表现胸胁胀闷,郁结,然后情绪上郁郁不欢,不快乐的表现,这个是状态上的一种呈现。如果是血瘀有血脉运行的障碍,可以看见舌苔发暗,上面有瘀斑、紫斑、瘀点这些情况。在舌底有时候还会出现脉络的迂曲的表现,有些青筋的表现。有些时候会在皮肤表面出现静脉曲张,静脉凸显的比较明显,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所以气滞之后,血气就不能够循环,就是气滞血瘀。女性气滞血瘀表现比较明显,月经的时候容易疼痛,痛经或者月经的量,里面含有一些血块,也就是瘀阻不通的一种表现。如果气滞血瘀更为明显,更严重的时候,会导致血管的阻塞,出现血栓,在心脏部分就会出现冠心病、心肌的缺血。另外在脑部疾病就会出现脑血栓、脑栓塞、出现脑梗死,还有缺血性脑病的出现,需要及时的预防,最常用的预防气滞血瘀的药,可以把田七打成粉进行冲服,每次2-3克就有很好的活血化瘀的作用。
语音时长 02:01

2020-04-22

61191次收听

02:48
气虚是怎么回事
气虚从表征上看有一种疲劳、乏力、行动不利的表现,也有呼吸匮乏、气促或有气无力的表现。气虚产生的原因有:一、气血生化之源,因为脾胃的消化不足,比如脾胃寒湿、脾胃阳虚,导致运化不足。二、肺气呼吸不利,呼吸的疾病,也可能会出现气虚,所以脾胃与肺两者相互配合。三、有些肾禀赋不足,或房事过劳,损耗肾气,也会导致气之根的不足,也会同时出现气虚的表现。四、气虚有时候也会有些外伤,比如失血过多,也会导致血虚,血虚以后,然后气虚。五、女性月经过多,经带胎产、生小孩等,也会导致气虚,损耗太多精液的物质。六、长期失眠、睡不好觉、休息不好,不能很好的涵养元气,保养人身的精华物质,也会产生气虚的反应。
去湿气最好的方法
去湿气最好的方法食疗去湿,运动出汗快速去湿。一、食疗可以有效地去除湿气,并且方便实用。在日常的饮食中吃一些具有去湿、排毒、消肿、利尿的食物,就可以起到很好的去湿效果。不过需要长期坚持食用这些具有去湿效果的食物才行。常见的食疗方有薏米红豆汤,冬瓜排骨汤、健脾祛湿汤、玉米须汤等。二、适量的运动可以缓解人体压力,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将体内的湿气等排出体外。较少运动的人体内的湿气都比较重,导致身体懒散,肥胖等。适当运动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舒缓肌肉的压力,促进体内的血液循环,加快皮肤的新陈代谢。
语音时长 01:38

2019-10-14

64237次收听

便秘吃什么好
便秘的患者多吃番薯、芝麻、阿胶、桑葚比较好。番薯可治便秘,使大便畅通易解。民间多有此经验。《本草求原》亦有记载,认为红薯:“凉血活血,宽肠胃,通便秘”。慢性的便秘者食之尤为适宜。也可用鲜红薯叶200克,加油、盐炒菜吃,一次吃完,早晚空腹,各吃一次,适宜大便燥结之人。芝麻能够润肠通便,适宜肠燥便秘之人服用。阿胶能够滋阴、补血、润肠,适宜体虚便秘者食用。桑葚能够滋液润肠,适宜体虚之人肠燥便秘,也适宜慢性血虚便秘者服用。
语音时长 01:35

2019-10-14

58791次收听

每天吃多少克茯苓
茯苓每天吃多少克,茯苓其实是一个药食同源的药物,在本草经中把它设为上品。清宫秘方中,茯苓糕就是用茯苓为主来制作的一个清宫的药膳。所以茯苓其实临床是可以比较安全放心使用的中药材。临床常用的剂量应该是十克到十五克左右,但实际上临床也见到有很多患者用到二十克、三十克都没有大的问题。有些病人愿意用茯苓来做一些药膳,或者用茯苓来代茶饮,或者用茯苓来煲汤,或做一些其它的一些药食同源的用途,酌情加量也没有问题,因为茯苓它是一个甘、淡,比较平和的药物,即使加量使用也不会有大的问题。
语音时长 01:07

2019-09-27

65690次收听

中药千里光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千里光苦寒,入肝经,有清肝明目的作用;入大肠经,可以清利大肠,排除湿热;还可以抗菌消炎,防癌抗癌,尤其是对白血病,宫颈癌,肺癌等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它也可以清热解毒治疗疮毒,治疗妇科炎症等。
蚕茧壳的中药功效
蚕茧壳对多种疾病都有疗效,比如它能清热止血,所以可以治疗便血、尿血、血崩等疾病;它还可以治疗消渴疾病,起到降糖的作用;通过内服外敷的方法,能有效的治疗疳疮这种性病,口腔溃疡,反胃吐食等疾病。
怕冷是什么原因
人有时会怕冷,可能大家认为怕冷的应该是瘦人,事实上胖人也会怕冷,特别是气血虚亏的,或者是微量元素缺乏者。再就是一些人长期不运动也比较怕冷,再者身体营养不良或者有一些慢性疾病也是导致身体怕冷的因素。应该尽早找到原因,改善身体怕冷的状况。
02:36
气滞血瘀的症状
气滞血瘀指气机郁滞日久而致血行瘀阻的病机。“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有气滞就会有血瘀,患者脸色会无光泽缺少红润,肌肤松而粗糙,弹性差。在受凉和受寒的时候,气滞血瘀的患者,容易出现黑眼圈,可以使女性月经闭止或痛经,经色紫暗有块,舌质紫暗或见瘀斑脉涩。气滞血瘀平时调理要注重补气的同时活血,可以用黄芪和红花以及生山楂共同冲泡代茶饮,尽量多吃一些活血化瘀的食物,比如白萝卜、柑橘、大蒜、生姜等,可以起到理气、补气、活血的作用。
02:22
血虚风燥是什么意思
血虚风燥大多见于皮肤性疾病,如瘙痒、皮肤增厚、肌肤甲错。肌肤甲错指皮肤摸上去像鞋底一样,一格一棱的增厚。血虚指血的濡养作用减退,导致皮肤缺少濡养,出现各种干燥表现,风燥指皮肤干燥脱屑、增厚。血虚风燥是皮肤病的一个统称症候。
02:25
什么是血虚
血液是人体重要的物质,脏腑依赖血液运输营养物质。若血液出现亏虚便会导致患者出现皮肤苍白、口唇苍白,心慌心悸等症状。此外肝主脏血,血虚还会出现肝脏血功能下降、肢体萎软、无力、肌肉酸软、记忆力下降、睡眠障碍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