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脾虚肥胖怎么办

54021次浏览

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的肥胖类型,就盲目的减肥,结果显而易见,其实有的人属于脾虚肥胖,那么需要在饮食上面多加注意;其次应该改掉自己的不好生活习惯,还应该适当做出调整;最后坚持合适的运动也是缓解脾虚肥胖的重要方式。

肥胖困扰着当下不少年轻人,虽然年轻气旺,但是因为处于身体发展的活跃期,所以在饮食上也会其他时期的需求更大,而有的人怎么吃也吃不胖,有的人吃一点都胖,其实这两种极端都是不正常的,可以说这两个极端群体身体也并不健康。而肥胖者困扰的不仅仅是难看的体型,而是想减却怎么也减不下来的体重,因为肥胖者一味的认为自己是缺乏运动,而其实肥胖的真凶之一却是脾虚,那么脾虚肥胖怎么办?
  一、脾虚型肥胖患者的饮食注意
  祸从口入是大部分肥胖患者所共同经历的,管不住嘴的海吃海喝,必定会换来一个肥硕的体型。而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对高盐分含量的食物说不。如果进食过多盐分含量的食物,不仅会使体内的水分难以排出形成水肿,对新陈代谢也毫无帮助。而且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在睡觉之前的三四个小时进食,也可以说在晚上八点后,就不要再吃任何东西了。而在平时的饮食习惯上,也要多吃健脾胃的食物,比如说是高纤维的食物,或者祛湿的食物,利于消化的食物。我们可以选择多进食薏米、莲子、扁豆、玉米须等等。
  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对身体有帮助,对体型的塑造也是有正面影响。肥胖患者切记不要一日多餐,按时吃三餐,晚餐少吃,这些都可以避免脂肪的堆积,还有煎炸食物、油腻食物、甜食,这些都是造成肥胖的直接凶手,想要减肥,必须克制住自己想吃它们的欲望。
  二、脾虚型肥胖患者的运动方法
  减肥不是一天就能成功的事情,对于想速瘦的肥胖者来说,这样不仅不会马上苗条,过度运动后骤然停止,反而会使身体更加变形。健康的运动方法则是循序渐进,可以从快走发展为慢跑,无论哪一种运动方式,都需要持之以恒的决心,否则减肥永远不会成功。
  上面提到的两点,不管是脾虚型肥胖患者,还是其他原因肥胖的人群都是适用的,一个健康的体魄是身材匀称,也不要追求过分的苗条,当然肥胖人群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也切记不要再继续放任自我。

相关推荐

03:08
女性舌头有齿痕吃什么药好
女性舌头有齿痕,吃一些健脾、祛湿的药物为好。女性舌头有齿痕,一般多考虑是脾气虚或者脾阳虚引起的临床表现,属于水湿运化功能失常造成的。根据中医辨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来服药:第一、脾气虚,在治疗时应该使用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调补脾胃等作用的药物,可选用效果比较好的中成药补中益气丸等,患者遵医嘱选取合适剂量口服。第二、脾阳虚,在治疗时应该使用具有辛温补阳等作用的药物,可选用的效果比较好的中成药,有藿香正气丸、加味保和丸、人参健脾丸、附子理中丸、参苓白术丸等。
02:37
脾虚好了眼袋会消失吗
脾虚好了眼袋不能消失。首先眼袋产生的原因有很多,有脾虚,有老龄化,有肾虚,有水肿等,最多的原因是老龄化,所以脾虚只是形成眼袋其中因素之一,且不是最主要因素,治疗脾虚对眼袋的形成,抑制眼袋增大是有帮助的,但是脾虚不可能长期用药物来抑制人的衰老。治疗眼袋通过几个方法可有所缓解:第一通过运动减肥,眼袋主要是眼袋底下有多余脂肪,如果能减肥,眼袋底下脂肪会慢慢变薄,眼袋可逐渐消失。第二要有足够睡眠,人在极度疲劳情况下,眼袋下面结缔组织会松弛,就会形成眼袋变大,里面可以储藏很多的脂肪。
02:52
脾肾阳虚怎么办
脾肾阳虚可以用补骨脂、四神丸,四神丸含有补骨脂、肉豆蔻,可服用金匮肾气丸、附子理中丸,桂附地黄丸等药物,多用韭菜、韭菜籽、羊肉、鹿肉、干姜等食物,要忌食生冷,寒凉伤胃,寒凉伤脾阳等进行调理。脾肾阳虚可以用药物来调整,如经典治疗五更泄泻、脾肾阳虚的药物,如补骨脂、四神丸,四神丸含有补骨脂、肉豆蔻温补肾阳脾肾的这种药。脾肾阳虚多见于慢病久病,或者长期的腹泻。症状见于,五更泄泻、完谷不化,然后腰酸怕冷。
舌头上有齿痕应该怎么办
舌头上有齿痕是比较常见的,我们经常会碰到这类病人,说大夫看一下我这个舌头上是怎么回事。实际上来讲齿痕舌,在西医讲,我们检查以后发现舌体的大小、形态、运动,还有味觉都没有异常,就不诊断为一个疾病,只是一个病症,它的原因呢?中医认为可能是脾虚,湿气过重引起的。所以我们要调节自己的作息,饮食习惯,别吃肥甘厚腻的食物,多吃大量的蔬菜、水果,不要熬夜,避免精神紧张。口腔科,我们西医比较常见的一个,并不是齿痕舌,只是舌体胖大,下牙弓局部牙齿缺失以后,舌头有局部的一个膨大,这个时候我们只要进行局部缺失牙齿的一个修复,这个局部膨出的这个舌体,会逐渐恢复正常。所以,舌头有齿痕,我们不需要紧张,只要自己到口腔科去排除一下器质性疾病,调节自己饮食以后,会慢慢的恢复,有条件的话可以去中医进行相应的调理。
语音时长 01:16

2019-11-22

58429次收听

脾虚如何调理
脾虚怎么调理?脾虚有的患者是由于休息不足,过度的劳累所造成。尤其是晚上熬夜,缺乏睡眠,所以平时除了补充营养之外,还要注意按时的睡觉。脾虚的患者建议晚上十点钟上床,十点半左右睡觉。另外食物上每天可以做一个可口的美味粥。粥的制材有山药、枸杞、薏米、红豆等,将这些食物放在一起,精心的熬制,每天坚持喝一碗,慢慢的就发现底气足,气色好,脾虚的症状会有改善。其次脾虚者不要做一些剧烈的运动,否则会感觉气跟不上,导致气喘吁吁。那么脾虚的患者最适合的运动是舒展的瑜伽、打坐、太极拳、慢走等等。
语音时长 01:34

2019-08-15

61487次收听

儿童脾虚怎么调理
现如今有很多孩子都存在着脾虚情况,这对于孩子的生长发育是非常不好的,所以家长们一定要及时调理,首先家长们需要做好日常饮食调理,并且家长们可以通过中药调理法、以及推拿按摩法来达到很好的缓解脾虚情况的作用。
02:28
手心脚心发热是怎么回事
手心脚心发热在临床中非常多见,中医称为五心烦热,一般是手心、脚心加胸口。五心烦热是典型的阴虚,阴虚生内热,阴虚最初期伤及心阴,严重时会累积肾阴,伴有口干咽燥,神烦气粗,尿黄便干、体质虚衰、心悸气短、头晕眼花、精神状态差等症状。多吃一些滋补肾阴的食物,以滋阴潜阳为法。临床中还有一种情况是脾虚导致的五心燥热,表现为身体四肢无力、面色黄、身上没有力量,同时还伴有手心脚心的发热,这是阴阳气血不通,用小建中汤来温补气血,患者的手心脚心一般能得到改善。
脾虚的食疗方法
脾虚不但会导致食欲不振,还会影响容颜的美丽,所以需要及时调理,采取食疗方法调理效果也不错,比如可以常吃附片狗肉汤,健脾利水茶,绿豆糯米猪肠,山楂薏仁粥,山药薏仁粥等,只要坚持食用,就可以起到缓解脾虚问题的作用。
起床困难户也是一种病
你可是见床就想躺着的人,但是一到天亮就又属于“起床困难户”的懒虫?你又或许会问很多人不都是这样吗?的确是这样,有很多这样的起床困难户,这种现象又反映了机体的什么呢?提醒你你的脾胃已经在你的健康状况中开始挂科了!
脾虚胃寒如何调理
脾虚胃寒需要通过调整饮食和生活作息习惯、中医食疗、中药等方式进行调理。一、饮食和生活作息习惯:食物脾虚胃寒主要症状是胃脘怕凉、胃脘隐痛,进食温热食物后可以缓解,全身怕凉,大便稀溏或不成形,食欲不佳,进食减少等等。三餐要按时按点进餐,不要吃太凉、过凉或者过烫的的食物。从冰箱里直接拿出来的食物、冷饮最好不吃,不要吃隔夜的食物。保持充足的睡眠,适当的户外活动,有充足的日晒时间,一天一到两小时。二、中医食疗:可以吃一些温胃散寒的食物,可以经常煮萝卜羊肉汤,可以健脾、温胃、散寒。三、中药:如果再进一步加重,食疗没有效果,建议去专科医院,通过医生的问诊、辨证论治、对症下药。市面上常见的中成药就有温胃舒、养胃舒、理中丸、附子理中丸等,都可以酌情选择。
语音时长 01:40

2018-04-11

63812次收听

脾阳虚吃什么药
脾阳虚往往是由脾气虚进一步发展而来,往往具有面色晄白、神疲乏力、四肢倦怠、大便溏泄、恶寒、怕冷怕风、胃里怕凉,不敢吃冷饮,腹泻等症状,舌头往往有齿痕,淡胖,脉一般是缓脉沉脉。脾阳虚,我们要顾护脾胃,首先在生活起居上,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按时按点进食三餐,不能暴饮暴食,不能吃生冷的、油腻的,所谓的生冷的,如冰箱里刚拿
语音时长 01:41

2018-04-11

61765次收听

脾阳虚的症状有哪些
比如四肢不温,长年手脚冰凉,尤其是夏天的时候也是凉凉的,对于体热的人来讲,热是非常难受的,但是脾阳虚的人会感觉夏天过得很舒服,冬天晚上总觉得被子是特别凉的,暖也暖不热,这种四肢不温的情况,在女生比较多见。脾阳虚体质的人群还会出现,四肢浮肿,小腿和脚踝的浮肿比较明显,尤其是睡觉前,脚踝一按一个坑,皮肤的回弹速度很慢,同时平时感觉腿沉走不动路,总感觉很累,但这种情况下,情况就比较严重了,如果出现四肢浮肿,最好到医院去治疗。此外脾阳虚体质的人群还会出现食欲减退、腹胀,到了吃饭的时候总是感觉不饿,吃什么都没有胃口,饭量很小,吃完总是腹胀,感觉不消化,这也是脾虚的一个症状。
语音时长 01:34

2018-04-11

52695次收听

脾虚气滞的症状
脾虚气滞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症状,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脾虚气滞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样的表现,身体很多的疾病都是由轻微发展严重的,为了有一个好的身体,大家要从身体各方面的表现判断自己是否有疾病症状的表现。
脾虚便溏怎么调理
脾是人体中特别重要的一个器官,对身体的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现代生活压力繁多,很多人都出现了脾虚的现象,脾虚便溏怎么调理?饮食作息是关键,从最基本的生活习惯开始调理,多吃一些偏温性的食物,每天喝足八杯水。
01:35
什么是脾胃虚寒
脾胃虚寒也叫脾胃阳虚,脾胃虚寒多数是在脾胃气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脾胃虚寒的主要原因有饮食不节,吃过多生冷的东西,生活作息不规律等。而且思虑过度也会伤脾,随着年龄增长脾胃功能衰弱,也会出现脾胃虚寒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