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血常规化验单怎么看

59483次浏览

血常规是去医院时常常要检查的一个项目,是通过对血液的检查,并观察血细胞的数量和分布情况,来的出疾病诊断结果,如果各项细胞的指标都在正常范围内,基本上患者的健康问题不大,如果各项指标存在异常,通常可诊断病人有感染,贫血,或者其他血液疾病。

血常规检查是临床上最基本的检查之一。常规血液检查后的检查结果清楚地列在清单上,不同的细胞结论显示不同的症状。但是通常没有医学基础的人是难以理解各项指标表达的含义,那么血常规化验单怎么看呢?
  血常规检查是我们去医院看病时,最常做的和最基本的检查项目。检查血常规主要是为了医生能够判断疾病,以及排除贫血和是否存在血液疾病,并且对骨髓的造血功能有反应。血液常规检查结果表的内容可以诠释诊断结果。
  很多患者将血常规检查结果拿到手上之后,对上面密密麻麻的数字并不了解。事实上,对于诊断结果的证明是有规律可循。一般检查室有20多项血液检查,包括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这项检查可以大概地确认血液是否有异常,以及身体是否有任何疾病的存在。
  血常规检查结果,如果各项细胞的指标都在正常范围内,基本上患者的健康问题不大。通常白细胞分类改变,表明有一些感染病存在的可能性。红细胞的指标通常是为了确诊患者是否患有贫血症,或是因为某些原因引起的生理性异常,或血红蛋白增加或减少,而血小板异常可判断凝血更能异常。
  如果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有减少,说明患者存在贫血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如果白细胞明显升高,一般表明细菌感染的可能性比较大。一些儿童,可能有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减少症也需要及时接受治疗。由于仪器的计数,血小板计数可能会增加,但实际上可能不会真正升高。红细胞偏少也可能导致血小板的假性升高。这需要手动计数和校正血小板。

相关推荐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偏低是什么原因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偏低,一般没有肯定的临床意义。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是指骨髓中造出的血小板释放入血以后,看体积分布在一个什么样的范围之内。如果血小板体积越均匀,大小越一样,分布宽度越低。常见的引起血小板分布宽度降低的疾病,多数都是一些克隆性的血液系统的疾病,比如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或者是骨髓纤维化,这些血液系统的克隆性的疾病,单一克隆制造的血小板,血小板的大小往往更均匀,就会导致血小板分布宽度轻度的降低。但是这些分布宽度的变化和血小板计数比较,血小板计数还是具有很明确的临床的意义,在血常规的检查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在临床上并没有决定性的意义。还需要综合血小板计数和其他血常规检查的结果,进行综合判断,所以出现了血小板分布宽度的降低大家不用太紧张,建议到血液科咨询血液科的大夫,根据血常规的结果给予针对性的处理。
语音时长 01:01

2021-12-30

83509次收听

血红蛋白低会引起哪些症状
血红蛋白低就是贫血。贫血可以引起心肝肺肾各个脏器的慢性损伤。贫血最常见的临床症状还是比较直观能够发现的,比如面色苍白,皮肤充盈程度降低,表现为枯黄、毛发脱失等情况。除此之外,对心脏系统的影响可以引起心室肥厚、心功能衰竭,可引起活动耐量降低。也就是病人平时比如爬个三四层楼不喘,这时候可能爬一层、爬二层就需要休息休息。贫血也可以引起消化系统的一些改变,比如造成病人腹胀、腹泻、消化不良症状;贫血在神经系统表现,可以引起比如失眠、健忘、烦躁、易怒、注意力降低、记忆力降低;贫血在泌尿生殖系统的改变,可以引起比如蛋白尿、精子减少或者是不孕的情况。严重的贫血还可以引起周身的水肿。
语音时长 01:01

2021-12-30

74607次收听

血浆纤维蛋白原偏高是什么原因
血浆纤维蛋白原是由肝脏合成的,是一种重要的凝血因子,作为纤维蛋白的前体,在凝血的最后阶段,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性纤维蛋白,参与凝血止血的过程。血浆纤维蛋白原如果升高可能见于以下几种情况:第一,高凝状态的病变,如急性心肌梗死、脑血栓、败血症、动脉粥样硬化活动期,都可能出现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升高。第二,各种炎症、脓毒血症、感染性心肌炎、心内膜炎,此时也会有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升高。第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肾病综合征、风湿性疾病、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伴有血浆纤维蛋白原慢性升高。第四,肿瘤患者进行放疗、化疗以后的反应。第五,外伤、烧伤以后,人体处于应激状态,也会伴有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升高现象。第六,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导致血浆纤维蛋白原偏高的病因不同,患者会有不同的症状和体征。有些人虽然血浆纤维蛋白偏高,但是没有引起任何不适症状;但是有些情况下原发病会造成一系列症状,如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导致的纤维蛋白原升高,就会有胸前压榨性疼痛、甚至出现晕厥、血压下降等表现;脑血栓引起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升高,会有头痛、恶心、喷射性呕吐,甚至出现昏迷、意识障碍等临床表现。随着年龄增长,特别是65岁以后的中老年人,可能有纤维蛋白原增高的趋势,这是造成一些心脑血管意外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
语音时长 02:42

2021-12-30

87962次收听

02:26
同型半胱氨酸50μmol/L怎么办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正常范围是5-15μmol/L,如果同型半胱氨酸50μmol/L,可以诊断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同型半胱氨酸偏高对身体的非常有害处的,可以认为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同型半胱氨酸升高和各种心血管、脑血管病变有密切关系,而且也和老年痴呆的发生有一定联系。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可以积极补充叶酸、维生素B6和维生素B3、维生素B12等药物进行治疗,这些成分是分解高同型半胱氨酸相关酶的一些辅助因子,能够提高同型半胱氨酸分解酶的活性,这样就可以促进体内同型半胱氨酸的分解代谢,降低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此外注意日常饮食结构的调整,均衡饮食,保证营养的全面,尽量少吃各种肉类、高脂肪和胆固醇类的食物,平时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不要喝酒吸烟,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规律的作息,对于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是有一定帮助的。积极控制一些高危因素,例如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等慢性病和同型半胱氨酸的升高是密切相关的,而且也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高危因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发生是遗传因素和后天因素相互作用造成的,饮食过程中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等缺乏,容易导致血中同型半胱氨酸分解减少,积聚过多;此外各种肾脏疾病的终末期,影响同型半胱氨酸的排泄,也会造成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01:46
献血是静脉血还是动脉血
献血采静脉血,不采动脉血。血液是不可再生资源,危重病人的抢救,很多时候要用到输血的方法。如果大家都不献血,危重病人的救治可能会受到耽搁。献血时会对献血者进行详细的病史筛查,有心肝肺肾严重疾病人群不能献血;年龄过小或年龄过大人群不能献血。一般每次献血200~400毫升以后,滞留于肝脾的储备血会迅速释放到血管中,不会对献血者造成严重的不适情况。献血前要注意休息,饮食要清淡。献血以后注意不要太劳累,避免感冒。一般经过2~3天的休息,身体就会恢复到献血前的状态。
02:52
成人白细胞高有危险吗
成人白细胞升高危险程度实际上是跟白细胞数量是相关的,高到一定程度就是有危险的,成人的白细胞数量的正常值是4到10×10^9/L,高于10×10^9/L的时候就是高白细胞血症。当白细胞大于50×10^9/L的时候,就是比较高的白细胞了。白细胞淤滞就会造成血栓方面的风险,特别是中性粒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达到了50×10^9/L时候,这方面的风险是非常高的。中性粒细胞的绝对数值超过了20,甚至是超过50×10^9/L的时候,比较大的可能性是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或者是类白血病反应。
03:42
血小板高吃什么药好
血小板升高如果需要治疗,首先要明确血小板升高是一种什么样原因引起的。一般反应性的血小板升高,无需用太多的药物来治疗,主要是通过监测即可改善。一般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主要是通过像羟基脲药物治疗,但羟基脲这样的药物,本身是一种化疗药,不太适合长期的应用。还可通过干扰素,来控制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血小板增多,一般是通过长期的治疗模式。如果血小板增多是骨髓纤维化合并的表现,也可通过治疗骨髓纤维化,来改善血小板增多,如使用芦可替尼改善骨髓纤维化。
03:10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是怎么回事
中性粒细胞是人体起免疫作用的非常重要的细胞,数值一般正常值是占到50%到70%比例,一般中性粒细胞的绝对值低于1.5×10^9/L的时候,认为是粒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主要是由于感染或者是免疫系统疾病,还有血液系统自身的疾病引起的,最常见的还是应该是感染性疾病。一般发生了病毒性感染的时候,还有某些革兰氏阴性菌感染都会影响到中性粒细胞的绝对值,绝对值如果是在1到1.5×10^9/L之间的时候,认为是轻度的中性粒细胞减少,这种情况更多见的就是感染性疾病。
献血前检查哪些项目
献血是一个公民的义务,也是救死扶伤的责任。献血前体格检查,包括病史、体重、心、肺、肝、脾、腹部物理检查。献血前血液化验,包括血型、血红蛋白、转氨酶、乙肝、丙肝、艾滋病病毒及梅毒等。献血要求成年男性体重不能低于50㎏,成年女性体重不能低于45㎏,高压要保持在90-130mmHg之间,低压要保持在60-89mmHg之间。对于献全血检测项目包括,第一、A、B、O血型、正定型。二、血红蛋白,也就是Hb。第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也就是ALT检测干化学法。第四、乙型肝炎病毒,就是HBV感染标志物。第五、梅毒螺旋体感染标志物的快速筛查。对于献单采血小板项目,应该检查以下几个项目,除与全血的检查项目一样外,还要抽取静脉血进行以下项目的检测,第一、血小板计数。第二、血比积,超过时间间隔或第一次献机采的,还要进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标志物,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也就是HIV感染标志物的快速筛查。所以献血之前是要做相关的检查,究竟做哪些检查和献全血以及成分血是有相关性的。
语音时长 02:23

2021-07-09

68627次收听

什么是嗜碱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是血液中白细胞的一种,在血液中,占白细胞比例比较小,占白细胞总数的0-1%。正常情况下,人体外周血液中,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正常值范围是(0-0.1)x10^9/L。如果血常检查,发现血液中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大于0.1x10^9/L,或者占白细胞总数的百分比超过1%,就说明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属于异常情况。有可能是因为患有某种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或者是身体接触了某种过敏源,引起了过敏性反应,以及其他血液系统疾病等。需要结合临床症状,配合医生做进一步检查确诊,确诊后积极配合医生对症治疗。
语音时长 01:11

2021-05-20

64696次收听

d二聚体高是什么意思
D二聚体高说明身体当中存在着高凝状态以及纤维蛋白纤溶亢进的问题。D二聚体是凝血功能检查的常见指标,出现D二聚体高的现象可能是凝血出现了问题。
正常白细胞值是多少
白细胞的数值明显的增加,有很多不同的原因,正常人的白细胞都是在4000到1万微升左右,如果明显的偏高是因为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又或者是血液疾病,过敏因素,中毒因素,另外在经过严重损伤之后,也可能会导致白细胞明显的增加。
血常规检查结果怎么看
血常规是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包括血小板,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等参数。对于专业的疾病判断需要医生来制定具体情况,要注意单次血液常规检查提供的有限信息,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医生的意见进行检查,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血小板偏高是什么意思
血小板偏高也称为血小板增多症,指的是血液中血小板数量超出正常范围。
Rh阳性是什么意思
Rh一般指Rh血型。通常情况下,Rh血型阳性是指人体血液红细胞表达D抗原。若身体出现不适,应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