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病的症状主要有贫血、出血倾向、发热、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血液病可能由造血系统异常、免疫功能障碍、遗传因素、感染或药物副作用等原因引起,需通过血常规、骨髓穿刺等检查明确诊断。
贫血是血液病常见症状,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贫血可能与红细胞生成不足、破坏过多或丢失有关。缺铁性贫血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右旋糖酐铁分散片、琥珀酸亚铁片、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等药物。再生障碍性贫血需免疫抑制治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
出血倾向包括皮肤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可遵医嘱使用醋酸泼尼松片、静注人免疫球蛋白、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血友病患者需补充凝血因子,如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
血液病发热多与感染或疾病本身有关。白血病患者发热可能由中性粒细胞减少导致感染引起,可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伏立康唑片等抗感染药物。淋巴瘤患者可能出现肿瘤性发热。
淋巴结肿大常见于淋巴系统疾病。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可出现无痛性淋巴结肿大,需进行病理活检确诊。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利妥昔单抗注射液、环磷酰胺片、注射用阿糖胞苷等药物。
肝脾肿大可见于骨髓纤维化、白血病等疾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脾脏明显,可遵医嘱使用甲磺酸伊马替尼片、尼洛替尼胶囊等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骨髓纤维化患者可能出现脾功能亢进。
血液病患者需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富含铁、叶酸和维生素B12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深绿色蔬菜。避免剧烈运动以防出血,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感染。定期复查血常规,严格遵医嘱用药,出现发热、出血加重等症状及时就医。保持良好心态,避免接触有毒化学物质和放射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