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流血是怎么回事
耳朵流血可能由外伤、外耳道炎、中耳炎、鼓膜穿孔、颞骨骨折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压迫止血、抗感染治疗、鼓膜修复术、手术复位等方式治疗。
1、外伤
耳部受到撞击或掏耳过深可能导致外耳道皮肤破损出血。轻微损伤表现为少量渗血,伴随局部疼痛。建议用无菌棉球轻压止血,避免沾水。若出血持续或合并听力下降,需排除鼓膜损伤。
2、外耳道炎
细菌或真菌感染引发外耳道皮肤炎症,可能出现血性分泌物伴剧烈耳痛、瘙痒。常见于游泳后耳道潮湿或过度清洁。可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等抗菌药物,严重者需口服头孢克洛分散片。
3、中耳炎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可能导致鼓室黏膜血管破裂,血液经穿孔鼓膜流出。多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伴随耳闷、发热。需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抗感染,配合呋麻滴鼻液改善咽鼓管功能。
4、鼓膜穿孔
气压伤或炎症可导致鼓膜撕裂出血,表现为突发耳痛后血性液体流出。小穿孔多能自愈,大穿孔需行鼓室成形术。期间禁用滴耳液,可口服罗红霉素胶囊预防感染。
5、颞骨骨折
颅脑外伤可能引起颞骨线性骨折,耳道流血常混有脑脊液。多伴面瘫、眩晕等神经系统症状,需立即进行CT检查。治疗包括卧床休息、甘露醇注射液脱水,严重者需行颅底修复手术。
出现耳朵流血应保持耳道干燥,避免用力擤鼻。外伤出血可用干净纱布按压10分钟,禁止自行冲洗或填塞。伴有听力异常、头晕等症状需急诊处理。日常注意耳部防护,控制鼻炎等上呼吸道感染,儿童避免使用尖锐物品掏耳。耳道持续渗血超过24小时或反复出血应及时就诊耳鼻喉科。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