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新生儿黄疸的原因

66924次浏览

新生儿黄疸可能由生理性黄疸母乳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感染性黄疸、胆道闭锁等原因引起。新生儿黄疸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严重时可出现嗜睡、拒奶等症状。建议家长及时带新生儿就医,明确病因后遵医嘱治疗。

1、生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生理现象,通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到高峰,7-10天逐渐消退。主要与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胆红素代谢能力不足有关。生理性黄疸一般无须特殊治疗,可通过增加喂养次数、多晒太阳等方式促进胆红素排泄。家长需密切观察新生儿黄疸变化,若黄疸持续加重或超过两周未消退,应及时就医。

2、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分为早发型和晚发型,早发型多与母乳喂养不足导致胆红素肠肝循环增加有关,晚发型可能与母乳中某些成分抑制胆红素代谢有关。母乳性黄疸通常不会对新生儿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可通过继续母乳喂养、适当增加喂养量等方式改善。若黄疸程度较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家长需咨询医生是否需要暂停母乳或进行光疗。

3、溶血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多由母婴血型不合引起,常见于ABO溶血或Rh溶血。溶血导致红细胞大量破坏,胆红素生成过多,超过肝脏代谢能力。溶血性黄疸通常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进展迅速,可能伴有贫血、肝脾肿大等症状。治疗上需根据溶血程度选择光疗、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或换血疗法。家长发现新生儿早期出现严重黄疸时须立即就医。

4、感染性黄疸

感染性黄疸由新生儿败血症、尿路感染、TORCH感染等引起。感染可导致红细胞破坏增加和肝脏功能受损,表现为黄疸持续不退或反复出现,可能伴有发热、吃奶差、反应低下等症状。治疗需针对原发感染使用抗生素如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注射用青霉素钠等,同时辅以光疗降低胆红素水平。家长需注意观察新生儿精神状态和体温变化。

5、胆道闭锁

胆道闭锁是导致病理性黄疸的严重先天性疾病,因胆管发育异常导致胆汁排泄受阻。患儿出生后1-2周出现进行性加重的黄疸,大便颜色逐渐变浅呈陶土色,尿液颜色加深。胆道闭锁需在出生后60天内确诊并实施葛西手术,延误治疗可能导致肝硬化。家长发现新生儿黄疸伴有大便颜色异常时,应立即前往儿童专科医院就诊。

新生儿黄疸护理需注意保持室内光线充足但避免阳光直射眼睛,按需喂养促进排便,每日记录黄疸变化情况。母乳喂养的母亲应保证营养均衡,避免进食可能加重黄疸的食物。出院后遵医嘱定期复查胆红素水平,若发现新生儿嗜睡、尖叫、肌张力异常等胆红素脑病征兆,须立即急诊处理。家长应学习新生儿抚触手法促进血液循环,但避免使用茵栀黄等中成药自行治疗。

相关推荐

新生儿黄疸是什么原因
新生儿黄疸可能由生理性黄疸、母乳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感染性黄疸、胆道闭锁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新生儿黄疸可通过蓝光照射、药物治疗、换血疗法、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
新生儿黄疸16要住院吗
新生儿黄疸数值16毫克/分升是否需要住院需结合具体病情判断。生理性黄疸通常无须住院,病理性黄疸或存在高危因素时需住院治疗。黄疸可能是胆红素代谢异常、感染、溶血等原因引起的,建议及时就医评估。
新生儿黄疸偏高会不会发生抽搐
胆红素脑病也叫核黄疸,是24小时内进展较快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症状如下:第一期嗜睡、吸吮无力、拥抱反射减弱、肌张力减低等,偶有尖叫及呕吐,持续12小时-24小时。第二期出现抽搐、角弓反张和发热。呼吸的暂停持续12小时-48小时左右。第三期吃奶和反应稍微好转,抽搐的次数减少,角弓反张消失,肌张力逐渐恢复,持续两周左右。第四期是胆红素脑病的后遗症,手足徐动、眼球运动障碍、听觉障碍、牙齿发育不良。
语音时长 01:15

2021-12-30

85937次收听

01:51
新生儿黄疸会引起发烧吗
新生儿黄疸肯定不会引起发烧。黄疸产生的大多数原因都是由于红细胞破坏增多,或者是肝脏的胆红素代谢出现问题,或者是排出黄疸的道路受到了阻碍,还有一种原因是发烧感染导致肝脏代谢变差,这个可以伴有发烧。但是大多数产生黄疸的原因肯定是不会有发烧表现的。排出障碍,比如肠道的梗阻,梗阻使大便排出受阻,黄疸通过大便排不出去,也不会引起发烧。大多数新生儿黄疸都不会引起孩子体温的明显的变化。所以当孩子出现体温的变化又有黄疸,那要注意由于新生儿感染所引起的黄疸的可能性。
新生儿黄疸偏高的原因有哪些
新生儿黄疸偏高的原因很多,大多数新生儿的黄疸偏高都是生理性黄疸,一般多喝水、多排泄能缓解。有些新生儿黄疸高是病理性原因引起,比如溶血性黄疸、感染性黄疸、阻塞性黄疸,需要及时治疗;还有些新生儿黄疸高是母乳性黄疸引起。
新生儿黄疸照蓝光有副作用吗
新生儿黄疸照蓝光有一定的副作用,可能会使宝宝出现发热的现象,一般都是低热。而且有些孩子照蓝光后会出现皮疹或者是青铜症,一般很快就会消退了。腹泻也是比较常见的,照蓝光后的副作用,可以使用益生菌进行调理。
新生儿黄疸不治疗会导致脑瘫吗
新生儿黄疸不治疗是否会导致脑瘫,需要根据黄疸的病因和个人情况来判断,如果是生理性黄疸,那么通常不会导致脑瘫,而且也不需要特殊治疗就可以自愈。但如果患儿黄疸的情况比较严重,就可能会引起胆红素脑病,还会对大脑造成不可逆的损伤,甚至会出现一些后遗症,其中就包括脑瘫。
什么是新生儿黄疸
60到70%足月新生儿出生后都有黄疸,跟新生儿代谢胆红素能力、新生儿红细胞相对增多等有关,属于生理性黄疸。黄疸程度在一定范围内,对身体没有伤害,不需医疗处理。若黄疸超过一定范围,属于病理性黄疸,会造成脑部损害及其他严重后果,要进行医疗干预。黄疸原因分为肝前性、肝性和肝后性。一、肝前性是胆红素生成过多造成,常见红细胞破坏过多,如ABO溶血并和Rh溶血病,红细胞异常导致,如先天性球形细胞增多症。免疫因素可导致细胞破坏过多;二、肝性原因主要是婴儿肝炎综合征,肝脏损伤后对胆红素摄取处理功能较差,可导致血中胆红素升高造成黄疸;三、肝后性原因主要是胆红素排泄功能受阻,如胆汁淤积或胆道梗阻,造成产生胆红素不能经过肠道排泄,又吸收入血导致黄疸。
语音时长 02:10

2020-02-26

54637次收听

02:53
新生儿黄疸指标
新生儿黄疸指标,要从出生时间和临床表现两个大方面进行分析。出生时间正常指标:新生儿出生后,3-5天黄疸值5-7毫克每分升;随着孩子成长,在9-11或7-11天左右,黄疸数值达到高峰,但不超过12毫克每分升;新生儿14天后,黄疸数值逐渐下降,正常情况会降到5毫克每分升左右。临床表现异常状况:新生儿出生一天,黄疸数值达到8或9,这是比较严重的黄疸情况。如果新生儿第一天黄疸值较低,但增长迅速,在一天内增加5-8毫克,即使没有超过高峰值12,也属于病理性黄疸;如果新生儿每小时黄疸数值增加超过零点五以上,同样属于病理状态;如果新生儿14天后黄疸消退,但又重新出现黄疸,或者新生儿因吃母乳引发第二次黄疸,即使数值不高也属于病理性黄疸。总之,新生儿黄疸指标要从出生时间、临床表现综合判断,才能得出准确结果。
新生儿黄疸的危害有哪些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对身体危害大,可出现发热、精神状态变差、吸引能力差、嗜睡等症状,严重持续的可影响神经系统。黄疸是在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等障碍,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水平的明显升高,导致皮肤粘膜、巩膜、黄染而出现疾病。一般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大类,大部分孩子为生理性黄疸。新生儿出生后,多数在第2到3天开始出现黄疸指数的升高,皮肤出现黄染,可以到4到6天达到高峰,7到10天左右会逐渐的消退,这是生理性黄疸的正常的过程。早产儿黄疸持续时间会稍微长,除饮食摄入量会稍微减少外,多数不有其不适症状。一旦出现发热、精神状态变差、吸引能力差、嗜睡等症状,可能病理性的黄疸。如果血清胆红素水平偏高,超过一定的范围,或上升速度太快,比如血清胆红素水平超过每分升20毫克,或上升速度大于0.5毫克每分升每小时,可能会导致急性胆红素脑病。部分患儿可能会遗留下永久持续的神经系统的损害,包括锥体外系的损害、感觉性听力的丧失、眼球运动的障碍和牙釉质的发育不良,造成孩子未来的生活质量极度的下降。所以黄疸的危害很大,及时治疗可以痊愈,尽量避免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语音时长 02:07

2019-12-20

60600次收听

为什么得了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一般由于疾病引起体内胆红素累积增多导致,病理性黄疸有多种因素造成,如感染因素、新生儿溶血、头部血肿。一、感染因素:比如新生儿肝炎、新生儿败血症、之前宫内感染等,都会造成新生儿胆红素生成过多,肝细胞摄取和结合胆红素能力低下,导致胆红素在体内堆积,肝脏功能减少导致胆红素排泄,以及胆红素结合降低。二、新生儿溶血、头部血肿:红细胞破坏增多,胆红素生成过多,引起黄疸。胆道闭锁、先天性畸形,引起胆红素排泄异常,排出量减少,引起胆红素增多。最常见的是胎儿新生以后喂养不足、新生儿胎便排出延迟,导致胆红素及肝肠代谢重吸收到血液,导致黄疸。大约11%的新生儿因母乳喂养产生病理性黄疸,称为母乳性黄疸。除此以外,遗传代谢性疾病和药物影响,也会导致黄疸。
语音时长 01:52

2019-12-20

55358次收听

02:48
新生儿黄疸需要注意什么
新生儿黄疸需要合理的尽早喂养、多喝水、多晒太阳、保持局部的清洁干燥。一、合理喂养,尽早喂养,多吃多排,有利于黄疸的消退。二、给新生儿充足的水分,判断新生儿液体摄入是否充足,是看新生儿的小便,一般正常的新生儿一天6~8次小便,如果次数不足小便过少,不利于胆黄素的排泄。三、多晒太阳,日光浴可以帮助新生儿胆红素氧化变性为水溶性物质,通过胆汁或尿液排除,从而减少血中胆红素的累积。还要注意患儿的清洁,感染会加重孩子的黄疸,新生儿的脐部每天要保证消毒,洗澡以后尤其要保持干燥,还有臀部,新生儿排便的次数增多,会出尿布疹,一定要保持臀部的干燥,保持清洁,防止破损、感染。
02:56
什么是新生儿溶血性黄疸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是指两种血型不合性的溶血造成的黄疸。一、ABO血型。当妈妈血型是O型,小孩是A型或者B型的时候,容易发生血型不合性溶血造成黄疸。二、RH血型。当妈妈是RH阴性血,小孩是RH阳性血的时候,容易造成血型不合性溶血引发黄疸。还有其它的比较罕见的血型,也会引起溶血,导致黄疸。溶血发生的时候,由于大量的红细胞破坏,形成了大量的非结合胆红素,超过了肝细胞的摄取能力,结合和排泄的能力。另一方面是由于溶血造成的贫血、缺氧和红细胞破坏产物的毒性作用,削弱了肝细胞对胆红素的代谢功能,是非结合胆红素在血液中,储留超过了正常的水平而出现的黄疸,是溶血性的黄疸。
02:33
婴儿黄疸肝功能异常怎么办
一般情况下,对于婴儿黄疸出现肝功能异常,如果患儿是直接胆红素升高,大多可以见于婴儿肝炎综合征的病毒感染所引起。另外,对于像半乳糖血症、果糖不耐受、酪氨酸血症、糖原累积病以及胆道闭锁的疾病,在治疗上,一定要查明原因。要针对病因,对患儿进行治疗。可以通过药物,来进行保肝治疗,也可以进行消炎利胆退黄的治疗。在必要的时候,还要做胆道探查胆汁引流术。对于那些诊断不明确的患儿,应该及时地进行手术探查,以明确诊断。对于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的黄疸患儿,如果超过正常月龄的警戒值,需要早期的应用光疗,将间接胆红素降至安全的范围之内,以避免患儿发生核黄疸,从而可以避免核黄疸的发生导致宝宝出现智力发育的异常等等的后遗症。
新生儿黄疸的危害
新生儿黄疸的严重并发症主要是胆红素脑病。当血清胆红素重度升高,或者是同时存在着高危的一些因素,这样可以使未结合胆红素,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里面引起胆红素脑病,胆红素脑病多见于生后一周内,最早可于生后的第1到2天出现神经系统的症状;溶血性黄疸出现较早,多发生在出生后的3到4天;早产儿或其他原因所导致,大多于生后的6到10天。当存在着早产、窒息、呼吸困难或者是缺氧、严重的感染、低蛋白血症、有低血糖、低体温、酸中毒或者是体重低于1.5公斤这些高危因素的时候,血清胆红素低于临界值都可以发生胆红素脑病。一般胆红素脑病在重度黄疸高峰后12到24小时内出现症状。
语音时长 01:23

2018-09-14

61883次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