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中药桑枝的功效与作用

发布时间:2019-07-0973532次浏览

中药桑枝是一种味苦、微辛且性平的中草药,主要可以起到祛湿通络和通利关节的作用,而且可以祛风养血,改善风热入于营血所致的病症。同时可以生津利水和杀菌消毒,还可以作为高血压患者的辅助治疗用药。

桑枝是极为常用的一种中草药了,不过绝大多数人可能只是了解到桑枝可以祛湿通络,而对于其它药物疗效却根本不清楚。但事实上桑枝的药用价值极高,可以帮助治疗出现的多种病症,那么中药桑枝的功效与作用主要是什么呢?
  1、祛湿通络:桑枝作为一种味苦、微辛且性平的中草药,主要可归肝、肺经。其药物疗效为祛湿通络和通利关节,能够帮助治疗由于风湿热痹所致的四肢关节疼痛肿胀等不良症状,尤其是对于风湿性关节炎有显着疗效。故患者可以按照医生建议按疗程用水煎服桑枝进行治疗。
  2、祛风养血:中药桑枝能祛风养血,对于风热入于营血所致的各种病症都有显着疗效,特别是可以改善遍体风痒、肌肤干燥等病症,也可以用于治疗紫癜。为了能够达到更为显着的疗效,还可以与补骨脂、何首乌以及生地黄等凉血养血祛风药搭配使用。
  3、生津利水:桑枝当中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其中含量较高的主要有鞣质、水苏糖、棉子糖、阿拉伯糖、桑素、桑色烯以及环桑色烯等。如果用水煎服,就可以起到生津利水的作用,可以改善出现的肢体水肿以及消渴不安等症状,且可以与赤小豆同用,效果会更加显着。
  4、杀菌消毒:桑枝其实也具有显着的杀菌消毒作用,如果在用水煎制药水之后用来泡脚,就可以帮助治疗脚气,且有助于达到彻底性根治的效果。桑枝不仅可抑制真菌感染,还可以消除因为脚气而出现的足部瘙痒等不适感。
  5、降血压:高血压对人来说是一种高发病,此时就可以选择服用以桑枝为主要成分的方剂进行治疗。一般经过2-3个疗程就可以让血压值降低。另外。每天泡脚也可以起到降血压作用。

相关推荐

02:32
滋补气血增强免疫力的中成药
滋补气血增强免疫力的中成药有复方阿胶浆。中医认为气血不足的人容易出现脸色发黄或苍白、睡眠质量下降、免疫力降低等症状。这类人群可以使用复方阿胶浆改善,此药由东阿阿胶、熟地黄、红参、党参、山楂五味中药组成,具有滋补气血、增强免疫力的功效。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合理膳食搭配,避免作息不规律、熬夜等现象,还要适当地进行锻炼。
身体疲劳乏力适合吃什么药
身体疲劳乏力吃什么药要看一下身体,疲劳乏力的原因是什么,这样才能够起到对症治疗、辨证用药的目的,身体疲劳乏力从中医的角度来说有以下几个原因,一个就是气血的不足,因为气和血都是营养身体肌肉、骨骼、脏腑、四肢百骸,当出现气虚的时候除了身体的疲乏无力以外,另外就是运动能力下降、食欲下降、大便不成形、容易感冒,而且一旦感冒以后长期还不容易好,这种气虚的乏力,就用一些人参、党参、黄芪、白术、茯苓等益气健脾的药物治疗。如果是血虚引起的疲乏无力,除了疲乏无力的症状以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血虚症状,像头晕、耳鸣、眼睛发干、视力下降、心慌、睡眠表浅、多梦、女同志的月经不调、月经量少、月经延后、皮肤干燥、指甲变薄、变脆、容易折断、头发比较干燥、稀疏、容易掉,甚至头发早早的就花白,这种血虚引起来的疲乏无力,就用一些补血的药物,像熟地黄、山萸肉、桑葚、当归、白芍这类的药物进行治疗。如果是疲乏无力,属于湿热阻滞引起来的,除了疲乏无力的症状以外,还会出现舌苔厚腻、大便不畅、小便发黄等,这时候要吃一些清热利湿的药物像黄芪、黄连、滑石、车前子等清热利湿的药物进行治疗。
语音时长 02:18

2021-07-09

100090次收听

03:09
感觉累乏力没精神想睡觉是什么情况
这是一个非常不特异的症状,在一些生理情况下可以发现,比如说,前一天有一些紧张焦虑的事情,睡眠不好、夜间睡眠质量下降,反复的多梦、早醒,或者是夜间出现了一些,器质性的问题,比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出现了夜间低氧的情况。这个时候第二天就会感觉累和乏力,没有精神。当然全身各个系统的疾病,都可以引起这种嗜睡的表现,脑部的特殊的位置脑供血不足,可以引起嗜睡的情况。发烧、感染在没有表现为咳嗽、咳痰,或者是泌尿系感染的尿频、尿急的时候,也可以有这种疲乏困倦的感觉。
02:38
身体老感觉累疲惫老是困乏是怎么回事
身体总是感觉到疲乏、无力、劳累、休息不过来,这种情况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说,主要常见于甲状腺的疾病,像甲状腺的功能减退、甲状腺的炎症、桥本氏甲状腺炎、淋巴细胞浸润性甲状腺炎等。另外贫血的时候,就会出现疲乏无力、睡觉不安稳,还有心悸、心慌、记忆力下降的情况。再就是血糖代谢紊乱也会出现这种症状,也就是成人的二型糖尿病。这种情况因为血糖的代谢障碍,胰岛素的不足或者相对不足,导致能量代谢出现障碍,这时候身体也是总感觉到特别疲乏,休息不过来。
金匮肾气丸的功效是什么
金匮肾气丸具有温补肾阳、化气行水的功效。具有抗衰老、增强免疫力、改善脂代谢以及糖代谢能等作用。临床常用于治疗肾虚水肿、腰膝酸软、小便不利、畏寒肢冷,以及中医临床辨证为肾阳虚型等各种疾病。
男人吃什么补精气
男人补精气可以多吃些富含优质蛋白质以及精氨酸的食物,也要多吃各种新鲜的蔬菜和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还要吃富含性激素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能够促进精原细胞分裂和成熟,有助于生成精子以及补精气。
小腿抽筋快速解决方法
小腿抽筋主要是由于运动过量导致的乳酸堆积,或者气血运行不畅,或者血液循环不好造成的解决的办法。首先就需要注意休息,缓解小腿抽筋的情况。一般的小腿抽筋,从西医角度来说,可能是由于缺钙引起。中医认为气血不足,血不养筋,可以引起抽筋,需要注意休息,动静结合,多吃一点蔬菜瓜果,补充一些钙剂和维生素方面的东西。另外,还可以用手去拍打抽筋的部位,由下至上或者由上至下循环往复,抓拍小腿使之抽筋得到缓解,也可以做热敷、理疗,均可达到目的。
语音时长 01:31

2019-11-27

58142次收听

怕冷是什么原因
一,气虚、血虚。身体怕冷的原因之一是因为血液的流通不畅而引起的,称为气虚、血虚,这是身体的机能失调所导致的,这种情况需要通过补血、补阳进行调理,在生活上要格外注意身体的保暖。二,新陈代谢慢。当身体的新陈代谢机能衰退,可导致内分泌失调,就会造成热量的释放减慢。当热量的合成作用大于分解作用的时候,身体的神经机能会运作迟缓,血管分布较少的手、足及腰部血液循环不良,就会导致身体呈怕冷的状态。三,运动少。当人的运动量减少,身体的机能会出现循环不良的状态,热量的产生自然会更少。
语音时长 01:32

2019-10-14

62208次收听

02:13
女性小腹疼挂什么科
女性的小腹疼,首先要考虑是不是妇科的问题。因为妇科子宫和卵巢都在小腹的部位,如果小腹痛的时候,患者同时有月经不调、月经量少、月经的不规律或者痛经,就要考虑是妇科疾病。其次考虑是不是腹健的问题,如果是左侧的小腹痛,可能是左侧腹健的问题;右侧小腹疼,可能是右侧腹健的问题。弥漫性的小腹疼可能是小腹、盆腔都有问题,盆腔炎、盆腔积液都会有小腹的钝痛感。此外,因为女性腹部还有肠道解剖器官存在,所以肠道的问题也可能引起小腹痛,此时通常患者小腹痛可能与大便有关系。
气血不足如何调养
气血不足可以从日常饮食进行调养。一、黑芝麻,黑芝麻促进肾生血、肝藏血和脾统血的功能;二、红枣,养胃健脾、补血安神,又能滋润心肺,促生津液,通关开窍,助益十二经络,对贫血、面白、气血不正有很好的调养作用;三、猪肝,患有血虚证或者缺铁性贫血的患者,多吃猪肝;四、莲藕,生吃可清热凉血、止血散瘀,熟吃可以健脾胃、养血;五、胡萝卜,入脾胃经和肺经,是补血和改善肾虚的上好食物。此外,精神上的调养。血虚体质的人容易精神不振、失眠健忘、注意力不能集中,因此,精神调养方面,要努力做到注意力集中。
语音时长 01:36

2019-08-15

54154次收听

吃什么可以增强免疫力
在平时适量吃蛋白粉、蜂王浆、樱桃、韭菜、猪肝等物质,通常可以增强免疫力。
甘草泡水喝的功效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用甘草泡水喝,用来治疗咽喉干燥疼痛的情况。这是甘草泡水的功效之一。除了这一点,用甘草泡水喝,对于气管咽喉炎的患者也有消炎的作用,他还比较适用于脾胃虚弱的患者。不过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能连续服用,也不能大量的服用,以免对身体造成更大的危害。
阿胶的功效与作用
阿胶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都经常的听到,大多数人也都或多或少的吃过阿胶,对于阿胶也都非常的熟悉,其实阿胶具有很多的功效和作用,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也可以让人体更加的强健,对于造血系统具有很好地功效和作用,也具有抗休克的作用,对于人体的钙代谢具有很好地作用,同时增强细胞的活性,提高机体的抗癌能力,功效和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
脾胃不好气血不足如何调理
首先明确脾胃不好是哪一种类型的脾胃不好,是由于寒湿困阻,还是由于脾气不足,或者是心脾两虚,根据病因的不同进行不同的对症调理。比如寒湿困阻的脾胃不好,可以用温热、健脾理气、温中的药物或食物,如生姜陈皮煮的水或者是生姜陈皮煮的粥,都有很好的温中利湿健脾的作用。另外,脾胃虚寒甚至出现肾不足的情况,在进食的时候可以增加山药、茄子、西葫芦、土豆、南瓜、红薯这一类温中健脾燥湿的食物。但是还有一部分脾胃不好的人,实际上还有湿热的问题,需要用清热利湿的食物,如冬瓜。实际上也可以吃淡肾利湿的食物或药物,比如红豆薏米、茯苓白术泽泻等。不管煮粥、打粉或者煮水,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脾胃不好的问题。
语音时长 02:07

2018-03-30

60790次收听

03:07
肤色暗黄是什么原因
中医将肤色分为常色和病色,中医有五色诊病之说,根据中医五脏理论和藏象学说认为五色配五脏,揭示了人体的面色与内在脏腑之间的关系。当一个人出现面色暗黄,可能由于节食减肥、不良的生活习惯、长期熬夜、缺乏锻炼等因素导致,临床上也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