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宝宝生长发育标准

48923次浏览

宝宝生长发育的标准包括体重标准和身高标准,一般来说,在1岁之前,宝宝的身高和体重增长幅度都是比较大的,但是1岁之后,增长的速度就会减慢,只要孩子没有特别异常的情况,多半都不会有问题。

现在的父母都特别注意宝宝的生长发育问题,特别是婴幼儿时期的大动作发育,毕竟谁也不想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其实关于孩子的生长发育是有一定标准的,只要是在这个标准范围之内,说明发育是正常的,那么宝宝生长发育标准是什么?
  一、宝宝生长发育标准
  1.体重标准:宝宝在出生1~3个月的时候,每个月体重会增长0.7~0.8千克,4~6个月时,每个月大概会增长0.5~0.6千克,而在7~12个月的时候,每个月的体重增长是0.3~0.4千克。等到了1~2岁,整年的体重增长在2.5~3.5千克之间。
  2.身高标准:刚出生的小婴儿身体的高度一般就是50厘米左右,0~1岁期间,身高的增长速度是比较快的,一个月就能够长2~2.5厘米,整年的身高大概会增长25厘米。过了1岁之后,身高的增长速度会减慢,一年大概是在5厘米左右。不过由于每个孩子的体质不同,所摄入的营养也不一样,因此身高的发育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只要没有特别明显的异常,一般来说不会有大问题。
  二、如何促进宝宝生长发育
  1.保证营养摄入均衡:要想促进宝宝的生长发育,首先就得保证营养摄入均衡,平时的饮食应该要多种多样,让宝宝能够获得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以及钙质。如果孩子有挑食偏食的习惯,家长应该要想办法帮助他们来改善。
  2.保证良好的睡眠:对于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来说,保证良好的睡眠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孩子每天都能够有充足而且固定的睡眠,不仅精神状况会变得很好,而且还能够促进孩子的身体成长,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减少患病的机会。
  3.适当的运动:运动可以让人的身体保持健康的状态,小孩子也是如此。家长平时的时候应该要多带宝宝去户外活动,让他们到处跑跑跳跳,这对其身高的增长会大有帮助。而且孩子在户外还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对身体健康也是很有好处的。

相关推荐

03:30
奶水吸不出来怎么办
奶水吸不出来分多种情况,有时奶量较多,但是乳房涨奶明显,有硬结吸不出来,要先揉奶,硬块揉开之后,就可以吸出来了。有时是乳房瘪的,本身没有奶汁产生,当然吸不出来。这种情况又分两种,一种是有产后大出血、席汉氏综合征等,根本没有乳汁生成,没有办法处理,需要牛奶代乳品喂养,另一种是没有产后大出血等特殊情况,单纯奶量较少,可以给与多吃肉类等饮食上催奶处理。奶水吸不出来,有时是奶涨,局部硬结导致乳房涨绷绷的,要先要揉奶,揉奶要顺着线管的方向,向乳头的方向按摩,而且可以请催奶师揉奶。
产妇可不可以吃菠萝
产妇在哺乳期间或者是在产褥期,是完全可以食用水果的,但是菠萝含有大量的纤维素,而且有些人食用了以后会引起胃肠道不适,所以要适当的注意它的摄入量。尤其是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妈妈,或者是食用菠萝有过敏的妈妈,在食用菠萝的时候一定要小心,不要一次大量的食用。少量搭配在其他的菜肴,或者饭菜里头是完全可以食用的。但是有些人吃了菠萝会有一些口腔的不适感,可以通过淡盐水来缓解。另外也不要一次大量的食用菠萝,可以搭配其他的像苹果、香蕉或者芒果其他的水果一起来吃。
语音时长 01:03

2021-07-09

80818次收听

01:42
产妇可以吃菠萝吗
产妇在哺乳期间或者是在产褥期,是完全可以食用水果的,但是菠萝含有大量的纤维素,而且有些人食用了以后会引起胃肠道不适,所以要适当的注意它的摄入量。尤其是有妊娠糖尿病的妈妈或者是食用菠萝有过敏的妈妈,在食用菠萝的时候一定要小心,不要一次大量的食用。少量搭配在其他的菜肴或者饭菜里头是完全可以食用的。有些人吃了菠萝会有一些口腔的不适感,可以通过淡盐水来缓解。另外也不要一次大量的食用菠萝,可以搭配其他的像苹果、香蕉或者芒果等其他的水果一起来吃。
02:05
初产妇怎么快速开宫口
初产妇在整个孕期过程当中,体重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在孕期没有严重的合并症和并发症,孩子的体重也是适中的,大概在3kg左右,骨盆正常,一般的情况下都可以顺利的产程进展,也就是顺利的开宫口。但是在进入临产以后大哭大闹、精神紧张、过度焦虑导致产力的异常,也会影响宫口的开大。所以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技术,来帮助缓解紧张情绪,甚至可以在医生的帮助下来完成,比如采用无痛分娩来完成分娩过程。
产后恶露不断怎么办
产后恶露不断需要注意多休息积极观察,同时要保持侧卧位来促进恶露的排出。产后恶露不断可能是宫腔炎症所导致的,对于这种情况有必要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及时消除炎症以后才能有效消除产后恶露不断的症状。如果持续出现产后恶露不断,那么还可能需要进行清宫治疗,将子宫内的残留物质和淤血彻底清除干净。对于产后恶露不断需要及时采取积极的治疗方法,需要及时抑制炎症,消除感染,经过积极的处理才能及时消除恶露。
语音时长 01:06

2021-06-10

86400次收听

02:58
生完孩子怎么才能缩阴
阴道分娩之后阴道壁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松弛,可以通过做运动盆底康复和手术来提高阴道的紧致性,临床上比较常用也是效果比较肯定的运动方法,就是凯格尔运动,凯格尔运动,是通过不断的收缩和放松盆底肌肉来增加会阴的弹性,同时可以预防盆腔脏器脱垂和尿失禁。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盆底康复的仪器,进行盆底肌肉的锻炼效果也是不错的,现在很多医疗机构对于产后的妈妈都开展了盆底康复的训练,有需求的妈妈可以关注一下,如果这两种方法都达不到缓解,有可能就需要借助于手术来改善阴道的紧致性。
产妇使用高锰酸钾的方法
产缝使用高锰酸钾的方法是这样的:首先高锰酸钾的浓度不能太高,要按照1:5000的比例兑水稀释,兑好之后的溶液应该是浅粉色或者是淡紫色的,颜色不能太深。兑好之后要试试水温,温热的水比较好,不能太烫也不能太凉。然后用这个溶液擦洗或者是坐浴阴部,可以起到消炎的作用,能防止会阴的裂口或者是缝合的伤口发炎。建议每天清洗1~2次,清洗之后要及时擦干净,保持清洁干燥。除了高锰酸钾之外也可以应用其他消炎的洗液,比较常见的是复方黄柏洗液或者红核妇洁洗液。
语音时长 01:09

2021-05-21

71156次收听

产后月子里能吃菠菜吗
菠菜是一种营养价值非常高的蔬菜,产妇在坐月子期间是可以适量的吃菠菜的。菠菜中的铁元素非常高,经常的食用可以帮助排宿便,清肠道。对于补铁,补血有一定很好的作用。女性在坐月子期间,由于身体会特别的虚弱,此时是女性特殊的生理时期。需要额外的补充营养,而菠菜是一种富含维生素铁元素的营养食物。产妇使用后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加快身体的恢复,所以,女性在坐月子期间是可以吃菠菜的,菠菜中还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有利于消化排出,防止产后在做月子期间的便秘发生。菠菜的铁元素含量非常高,能够补充女性精血的流失,是补铁性的很好的食物。对于预防产后的女性出现缺铁性贫血是一种很好的蔬菜。
语音时长 01:15

2021-04-16

84431次收听

一般坐月子要坐多少天
临床上把产褥期定为42天,因为产后42天子宫回缩才能恢复到孕前大小,腹壁紧张度的恢复也需要6到8周的时间。建议坐月子期间注意个人卫生、做好保暖防寒、注意多休息等,可以让身体更好恢复。
产妇恶露期吃什么好
产妇恶露期可食用山楂、红糖和莲藕等食物,促进恶露排出,减少腹部疼痛,改善症状。
产后腰痛如何按摩
如果产后出现了腰痛的情况,可以通过揉命门穴的方式来缓解,也可以揉肾俞穴,每天坚持按揉这些穴位,腰痛的症状可以得到有效的改善。产后腰痛也可以通过揉摩腰背或者是拿委中穴、捶腰阳关穴等方式来缓解,只要坚持按摩,症状很快就能够改善。
生完小孩多久来月经
生完小孩后多久来月经因人而异。一般月经会在产后6周左右恢复。对于什么时候来月经这个问题,与个人体质、生产方式(顺产还是剖宫产)、是否哺乳以及哺乳时间的长短等因素有关系。对于顺产的妈妈,一般会在产后一个月就会恢复月经,但是身体素质差、伴有并发症的妈妈,月经复潮会晚一些。在影响月经复潮的几个因素中,哺乳及时间长短对月经恢复的影响最大。因为哺乳期间,血液中较高的泌乳素水平可以抑制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这样分泌的雌孕激素就会减少,形成暂时的闭经。纯哺乳的妈妈,月经复潮和排卵均会推迟,有的在产后几个月会来月经,有的甚至要在产后一年才来月经。但是即使哺乳期不来月经,也是可能怀孕的。因为有不少人在月经恢复之前就已开始排卵了。
语音时长 01:21

2019-12-31

59282次收听

02:25
断奶涨奶怎么办
断奶时吃着断奶的药物奶还胀,如果不是很严重要忍一忍,一两天以后不刺激它,乳汁分泌就会减少,这时奶胀就会有所缓解,如果奶胀的特别厉害,产妇乳房疼痛严重,而且伴有发烧,这时就要少量的把奶汁吸出,然后再继续服用断奶的药物,包括维生素b6、溴隐亭以及雌激素类的药物,这些药物都是需要到医院里边去开,一般要吃7到10天,同时还可以吃一些中药来回奶,比如说炒麦芽可以用来煮水喝,产妇断奶时所有的水都用炒麦芽煮的水来代替,这样可以有效的回奶。吸奶和刺激乳房都有可能使回奶更加困难,不能彻底回奶,如果吃了断奶的药物,尤其是雌激素类的药物的时候,不能再让孩子吸奶,因为药物会通过乳汁给孩子。
女性产后乳房如何保养
女性产后乳房一定要注意保养,不然可能会出现下垂或者松弛的情况,如喂奶的时候要选择正确的喂奶方法,当然也要注意清洗乳房,平时可以对乳房进行按摩,胸罩尽量佩戴适合的。
月子里奶水不足怎么办
如果女性在产后的头几天乳汁比较少,这是正常的现象,这属于泌乳过渡期。在婴儿出生的半小时之后,就应该让婴儿尽早的吮吸母乳,还应该按需哺乳,这样可以有效的刺激乳汁的分泌,除此之外尽量让其母婴同室,比较有利于乳汁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