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宝宝腹泻呕吐发烧是什么原因

50627次浏览

宝宝的身体因为比较虚弱,所以很容易出现腹泻呕吐发烧的状况,而之所以会出现这些状况的原因有很多比较常见的有急性肠胃炎、喂食不当、胃食管反流、以及胃肠病菌等,面对这些原因,家长们一定要对症给孩子进行治疗,这样才可以让宝宝早日康复。

当宝宝出现腹泻的时候,在饮食上面需要注意用母乳来进行喂养,孩子可以在母乳当中获得更多的抗体,能够抗击病菌入侵到肠道当中。此外,最好少食多餐,让孩子的肠道能够得到休息。

宝宝的身体相对而言是比较虚弱的,因此很容易被各种细菌或者是病菌感染,继而出现各种各样的病症,又或者是患上其他方面的疾病,所以当家长们发现孩子出现呕吐腹泻发烧这些病症的时候,一定要引起自身的重视。那宝宝腹泻呕吐发烧是什么原因呢?
  一、急性肠胃炎
  急性肠胃炎就很容易导致孩子出现腹泻呕吐发烧的症状,主要是因为日常饮食不当,又或者是长期服用某些药物所导致的主要的症状表现为上腹部不适,食欲衰退以及恶心呕吐等等,但是一般情况下并不是非常严重,只要及时接受治疗即可。
  二、喂食不当
  在宝宝出生几个月以后,如果说家长们存在着喂食不当的问题的话,那么也容易导致宝宝出现腹泻呕吐以及发烧等病症,比较常见的喂食不当问题,有喂食过量或孩子对母乳以及配方奶中的蛋白质过敏等等。但是这样的喂食不当问题并不是非常严重,只要家长们能够及时改掉自己的卫生习惯即可。
  三、胃食管反流
  如果说孩子在其他方面都非常的健康,但是在吃完东西以后会立刻呕吐,又或者是突然性没有任何原因的呕吐的话,那么很有可能是因为胃食管反流导致的,当宝宝的食管和胃之间的肌肉没有正常的发挥作用的时候,就会导致胃当中的食物反有到咽喉处,从而出现胃食管反流的现象。
  四、胃肠病菌
  如果说孩子的体内存在着胃肠病菌的话,那么也有可能会导致宝宝出现呕吐腹泻以及发烧等状况。尤其是家长们如果让孩子白天去托婴机构的话,那么就很容易让周围的孩子把新的病菌带到孩子的身体上,就更加容易出现这些现象了。

相关推荐

02:37
宝宝腹泻可以吃益生菌吗
宝宝腹泻可以吃益生菌。药物选择方面建议尽量选用所含菌种数量在两种以上的益生菌,此外注意不要与蒙脱石散等具有吸附作用的药物同时服用。最重要的是需要禁止与抗生素同用。除益生菌外可以单独或配合外用药物同时治疗,如丁桂儿脐贴,贴肚脐治拉肚,通过脐部给药,渗透性强,药物可以快速到达患处,适合低龄宝宝或者喂药困难的宝宝。
02:11
宝宝一天拉几次算腹泻
宝宝每天排便次数大于3次,且大便稀,有时还会夹杂黏液或食物残渣,就属于腹泻的情况。但宝宝是否腹泻,应结合宝宝年龄或月龄,以及大便性状等综合判断。正常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每天大便次数超过10次,甚至出现稀水便或黏液便,可以考虑为腹泻。牛奶喂养的婴儿,每天排便次数超过3次,且大便性状改变,考虑是腹泻。随孩子年龄增长,胃肠功能逐步发育完善,如果每天排便次数超过3次,大便性状也发生改变,就算腹泻。宝宝腹泻,可以使用药物缓解,如,可以直接贴在宝宝的肚脐部位,起效快,不用口服,宝宝接受度高。
02:24
宝宝老拉肚子怎么调理
宝宝经常拉肚子,建议家长从生活护理、饮食及药物等方面综合调理。在宝宝的日常护理过程中,注意宝宝腹部保暖,因为如果腹部受凉后,会导致胃肠蠕动增加,加重拉肚子的症状。同时注意及时给宝宝增减衣物,以免气温剧烈变化刺激肠胃。在饮食方面主要以容易消化、清淡的饮食为主,逐渐添加辅食,避免短时间内杂食对宝宝肠胃刺激。在药物治疗方面,可以给宝宝吃一些调节肠道的药物,如益生菌、蒙脱石散等,同时配合外用药物,如联合治疗,内外结合,能够加速恢复。
01:46
宝宝肚子受凉拉肚子了怎么办
宝宝肚子受凉拉肚子,是因为宝宝胃肠系统还在发育阶段,受凉容易引起胃肠功能紊乱。一般的治疗方法有几种。一、避免宝宝腹部再受凉,注意腹部保暖,必要时可使用一些外用中药敷贴温敷腹部。若宝宝腹泻次数较多,还可少量配合服用蒙脱石散止泻。外用配合口服,宝宝腹泻好得更快。二、平常注意保暖的同时,保持宝宝的饮食规律,适当补充益生菌,喂养得当,尽量母乳喂养。母乳喂养时母亲也需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吃刺激性的食物。
小儿腹泻严重吗
小儿腹泻有些是比较严重的,有一些相对比较轻,像有些孩子的腹泻可能是一些消化不良造成的。如果是一过性的饮食不当造成的腹泻,后期适当的调整饮食,注意给孩子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那这种腹泻应该说很快就能够缓解,应该并不严重。当然也有一些腹泻相对比较重,像有一些孩子的肠炎,没有得到控制,形成慢性的腹泻或者是急性腹泻以后引起水电解质紊乱,都可能对孩子的身体造成严重的影响。当然还有一些特殊的疾病,像有些孩子的中毒性的利息,就有可能会造成孩子抽搐甚至死亡。也有一些这种比较重的,像疟疾或者是有一些祸乱,也会出现腹泻的情况,这些都是比较严重的,所以腹泻是否严重,取决于引起腹泻的病因是什么,同时他产生的并发症有哪些,才能决定这个疾病本身是否严重。
语音时长 01:07

2021-05-12

101925次收听

小儿腹泻需要多喝水吗
腹泻的时候确实需要适当的喝一些水,但是一般我们建议喝应该是喝一些补液盐水。因为小孩子在腹泻的时候,他排出的便异中,他不仅仅是水的含量会有一些丢失同时还有一些电解质。所以这个时候一般我们在孩子腹泻的时候,要根据孩子的病情,适当的口服一些补液盐。他除了补充液体以外,还能补充能量,同时也能补充一些电解质,像氯化钠、氯化钾,氢钠等等对于孩子在腹泻过程中丢失的这种体验。应该说是一个非常积极的补充作用,同时避免孩子出现水电解质的紊乱出现脱水等情况,单纯的只是喝白水,相对来说对于腹泻的滤液丢失的补充,应该说作用并不是很大。当然,如果孩子确实口渴,也可以适当的喝一些水,但是一定要注意给孩子要补充水电解质,让孩子避免这种因为腹泻引起的脱水现象。
语音时长 01:10

2021-05-12

108253次收听

婴儿病毒性腹泻不喝水可以吗
婴儿病毒性腹泻不喝水一般是不可以的。婴儿病毒性腹泻多数情况下都是轮状病毒感染,虽然病毒感染有一定的自限性,但是病毒性腹泻会导致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如果不喝水补充水分,很有可能会发生脱水的情况。如果婴儿病毒性腹泻期间不愿意喝水,家长可以从味道上适当的做一些调整,例如给婴儿榨新鲜的果汁,通过喝果汁也能够补充水分和营养元素,避免发生脱水的情况。另外,婴儿病毒性腹泻严重时,一定要积极使用抗病毒药物和止泻药物治疗。
语音时长 01:00

2021-04-20

76993次收听

幼儿腹泻会引起发烧吗
幼儿腹泻是否会引起发烧,需要根据不同的病原体来进行分析,临床上将幼儿体质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腹泻通常是发生在6个月以内的婴儿,是婴儿对母乳当中的某些成分吸收不良所引起的,一般不会引起患儿出现发烧的症状。其次病理性腹泻通常会引起患儿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症状,尤其是病毒和细菌感染的时候,多是由于消化不良等非感染因素诱发合并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所引起的感染性腹泻。幼儿腹泻期间出现发烧,建议及时带孩子到医院进行大便常规、血常规等相关的检查,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
语音时长 01:05

2021-04-20

62884次收听

小儿腹泻诊疗规范
在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导致孩子患上小儿腹泻,家长们要是不能熟练的掌握的话,就不能在生活中顺利的帮助孩子预防各种疾病的入侵了,希望下面我们所讲述的这些知识可以很好的帮助家长和孩子们。
小儿腹泻能不能治好
小儿腹泻病是很多孩子都会患的疾病,最主要的原因是孩子吃得太多导致消化不良引起的,而小儿腹泻时,很多家长都会担心,都会不停的使用各种方法进行治疗,那么小儿腹泻能不能治好,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
小儿腹泻是怎么传播的
小儿感染性腹泻可通过食物、水、玩具、衣物等介质由消化道传播,天气较炎热时,腹泻发病率明显增加,应注意饮食和卫生,做好预防工作。
02:47
小儿腹泻会引起抽搐吗
小儿腹泻是小儿时期的常见的一个疾病,尤其在秋冬季受轮状病毒感染引起来的腹泻以大量的水样便为主要表现,大便量以及次数较多,腹泻导致大量离子以及水分丢失,出现低钠、低钾、低氯、脱水的表现,容易引起水电解质的平衡紊乱,同时引发严重的代谢性的酸中毒,导致酸碱平衡紊乱,这都是引起抽搐的主要原因。如果同时伴有发热,高热也会引发抽搐。所以在婴儿腹泻的时候,抽搐是可能出现的。患儿在腹泻抽搐时,一定要及时就诊。
宝宝腹泻吃什么食物
宝宝腹泻时进食的量还有肠道的吸收都会减少。而肠粘膜损伤的恢复,代谢旺盛消耗,还有肠炎丢失蛋白等因素,使得营养需要量是增加的。如果限制饮食过严或者禁食过久,都会造成宝宝营养不良,并发酸中毒的可能,导致病情迁延不愈,而影响生长发育。所以强调要继续饮食,以满足生理需要,补充疾病的消耗,与缩短腹泻后的一个康复时间。所以宝宝的饮食不改变,可以继续母乳喂养,或者尽快恢复母乳及原来已经熟悉的饮食。由少量到多量,由稀到稠,进食的食物要与孩子年龄相适应,容易消化清淡的饮食。比如少盐的纯瘦肉粥、瘦肉面条或者烂饭,多喝瘦肉汤和口服补液盐,青菜和水果可以暂时不吃。如果腹泻时间较久,继发乳糖不耐受,可以改为无乳糖奶粉喂养。
语音时长 01:41

2019-09-09

56623次收听

宝宝急性腹泻怎么办
当宝宝出现急性腹泻的情况以后,家长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比如说帮助宝宝轻柔按摩腹部、做好饮食调理、采取药物治疗,以及补充锌元素等等治疗方式,但家长们在采取药物治疗的时候,需要注意一定要听从医生的指导和建议选择药物,不要自我盲目决定。
婴儿老是拉稀怎么办
婴儿老是拉稀,家长首先要做的是调整宝宝的饮食,给宝宝吃易消化的食品,减轻宝宝肠胃的负担。并注意照顾好宝宝,不让宝宝受凉。宝宝毕竟还小,只有家长精心的照料,才可以避免宝宝受到外界刺激,以免出现拉稀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