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乙肝怎么办
急性乙肝可通过一般治疗、抗病毒治疗、保肝治疗、免疫调节治疗、中医治疗等方式治疗。急性乙肝通常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
1、一般治疗
急性乙肝患者需卧床休息,减少体力消耗。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可适量摄入高蛋白食物如鸡蛋羹、鱼肉粥等,避免油腻辛辣刺激。每日饮水量保持在2000毫升左右,有助于促进代谢。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2、抗病毒治疗
对于病情较重或存在慢性化倾向的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病毒药物。常用药物包括恩替卡韦分散片、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拉米夫定片等。这些药物能抑制乙肝病毒复制,但需严格遵医嘱规范用药,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
3、保肝治疗
可遵医嘱使用护肝药物如复方甘草酸苷片、水飞蓟宾胶囊、双环醇片等,这些药物能减轻肝细胞损伤,改善肝功能指标。同时需定期监测转氨酶、胆红素等指标变化。若出现皮肤瘙痒、腹胀等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4、免疫调节治疗
对于免疫功能异常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胸腺肽肠溶胶囊、转移因子口服溶液等免疫调节剂。这类药物能增强机体对病毒的清除能力,但需在专业医师评估后使用。治疗期间应避免接种活疫苗,防止发生不良反应。
5、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急性乙肝属肝胆湿热证,可辨证使用茵栀黄颗粒、垂盆草颗粒、乙肝清热解毒胶囊等中成药。配合针灸肝俞、胆俞等穴位,有助于疏肝利胆。中药调理需由专业中医师开具处方,不可自行服用偏方或加大药量。
急性乙肝患者应严格戒酒,避免使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如解热镇痛药。餐具需单独消毒,防止家庭内传播。恢复期可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但3-6个月内应避免剧烈运动。建议每1-2个月复查肝功能、乙肝两对半等指标,观察病情转归。若出现持续发热、意识模糊等严重症状,须立即就医。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