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阳性怎么回事
乙肝阳性可能由母婴传播、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免疫功能低下、医源性感染等原因引起,乙肝阳性可通过抗病毒治疗、免疫调节治疗、保肝治疗、中医调理、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
1、母婴传播
母婴传播是乙肝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携带乙肝病毒的母亲在分娩过程中可能将病毒传染给新生儿。新生儿感染乙肝病毒后可能发展为慢性乙肝,表现为食欲不振、乏力、黄疸等症状。建议孕妇在孕期进行乙肝病毒筛查,新生儿出生后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抗病毒药物如恩替卡韦片、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拉米夫定片等可用于阻断母婴传播。
2、血液传播
乙肝病毒可通过血液传播,如输入被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共用注射器等。感染后可能出现发热、恶心、肝区疼痛等症状。避免不安全的注射行为和使用未经严格筛查的血液制品是预防的关键。抗病毒治疗药物如阿德福韦酯片、替比夫定片等可用于控制病毒复制。
3、性接触传播
无保护的性接触可能传播乙肝病毒,感染后可能出现尿色加深、皮肤瘙痒等症状。使用安全套可有效降低传播风险。对于性接触传播引起的乙肝阳性,可遵医嘱使用干扰素α-2b注射液、恩替卡韦分散片等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
4、免疫功能低下
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更容易感染乙肝病毒或使慢性乙肝病情加重,表现为肝区不适、腹胀等症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免疫调节药物如胸腺肽肠溶胶囊、转移因子口服溶液等可用于辅助治疗。
5、医源性感染
在不规范的医疗操作中,如使用未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可能导致乙肝病毒传播,感染后可能出现肝肿大、蜘蛛痣等症状。选择正规医疗机构进行诊疗可降低感染风险。对于医源性感染引起的乙肝,可遵医嘱使用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水飞蓟宾胶囊等保肝药物。
乙肝阳性患者应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高脂肪、高糖食物,适量摄入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等。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和乙肝病毒DNA检测,遵医嘱规范治疗。避免饮酒和滥用药物,以免加重肝脏负担。适当进行散步、太极拳等温和运动,增强体质。注意个人卫生,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