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分娩期并发症的护理

58479次浏览

分娩并发症的护理主要包括预防感染、监测生命体征、控制出血、缓解疼痛和心理支持等措施。分娩期并发症可能由产程异常、胎盘因素、胎儿窘迫、软产道损伤和凝血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阴道出血、腹痛、血压异常、胎心异常和休克等症状。

1、预防感染

分娩过程中可能出现会阴撕裂、胎盘残留等情况,增加感染风险。护理人员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定期消毒会阴部位。对于存在感染高危因素的产妇,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呋辛酯片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预防感染。同时指导产妇保持会阴清洁干燥,及时更换卫生巾。

2、监测生命体征

产后需密切监测产妇的血压、脉搏、呼吸和体温等指标。每30-60分钟测量一次血压,警惕产后子痫和休克的发生。观察阴道出血量和颜色,准确记录24小时出血量。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必要时建立静脉通路补充血容量。

3、控制出血

产后出血是最常见的分娩并发症。护理时应按摩子宫促进收缩,遵医嘱使用缩宫素注射液或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检查胎盘是否完整排出,必要时行人工剥离。建立两条静脉通路,快速补充晶体液和胶体液,准备输血。

4、缓解疼痛

分娩创伤和宫缩可引起剧烈疼痛。护理人员应评估疼痛程度,提供非药物镇痛如调整体位、热敷腰背部。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或布洛芬缓释胶囊等镇痛药物。指导产妇使用拉玛泽呼吸法,分散注意力减轻疼痛。

5、心理支持

并发症可能导致产妇出现焦虑、恐惧等情绪。护理人员需耐心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鼓励表达感受。协助母婴早期接触,促进亲子联结。提供安静舒适的休养环境,限制探视避免过度刺激。必要时请心理科会诊干预。

分娩期并发症护理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产后6小时内是出血高危期,应加强监护。指导产妇合理饮食,多摄入含铁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等促进造血。适当活动预防静脉血栓,但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外阴清洁,6周内禁止性生活和盆浴。出现发热、腹痛加剧或恶露异常等情况应及时复诊。定期产后随访评估恢复情况,提供母乳喂养指导。

相关推荐

孕32周胎头太低怎么办
孕32周指妊娠32周。一般情况下,妊娠32周胎头太低,可以通过多做孕妇适合的运动、肚带绑定、调整坐姿等方式缓解症状。具体内容如下:
胎盘有血窦怎么办
面对胎盘有血窦的症状,首先要看清楚到底是否严重,如果是轻微的,一般不需要特别处理,做好饮食和作息调整即可,不要到外面经常过度运动即可。但如果是恶性的症状,可能会影响胎儿的健康发育,这时可以由医生采用剖腹产等的方法,结束妊娠期。
喂奶期间感冒了怎么办
有不少的女性朋友在进入到哺乳期的时候,也会出现感冒的一种现象,感冒的出现要想尽快的缓解,也一定要选择正确的方法,首先就应该保持规律的生活,做到营养均衡,此外在生活中也可以选择服用中成药或者是增加体育锻炼。
哺乳期鼻炎吃什么药
进入到寒冷的冬季,有不少的人都会发作鼻炎,特别是对于哺乳期的女性朋友来说,一旦鼻炎发作也会觉得比较难受,此时最好的方式就是选择副作用比较小的中草药,另外在生活中也可以选择按摩穴位的方式,能够达到一定的缓解效果。
产后腰痛怎么办
产后过于劳累、缺钙、腰部受凉等原因都可引起妈妈们腰痛的症状。出现腰痛,妈妈们可以根据产生腰痛的原因通过食疗、补钙、纠正喂奶姿势、多休息等方式缓解腰痛的症状,腰痛严重应到医院请专业医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