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盘早剥是什么病
胎盘早剥是指妊娠20周后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的产科急症,可能引发大出血、胎儿窘迫甚至母婴死亡。
1、病因机制
胎盘早剥可能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腹部外伤、羊水过多突然破膜等因素有关。血管病变导致胎盘基底膜蜕膜螺旋小动脉痉挛或硬化,引发胎盘后血肿形成。典型表现为突发持续性腹痛伴阴道流血,子宫呈板状硬,胎心监护异常。
2、临床分型
根据出血特点分为显性剥离、隐性剥离及混合型剥离。显性剥离可见阴道流血,隐性剥离血液积聚于胎盘后,易导致子宫胎盘卒中。超声检查可见胎盘后血肿,实验室检查可发现凝血功能异常。
3、危险因素
子痫前期孕妇发生概率显著增高,多胎妊娠、高龄产妇、吸烟酗酒者也属高危人群。既往有胎盘早剥病史者复发概率较高,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等免疫性疾病也会增加发病风险。
4、诊断标准
主要依据临床症状结合超声检查,需与前置胎盘、子宫破裂等鉴别。血液检查包括血红蛋白、凝血四项、D-二聚体等,严重者可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胎心监护可见晚期减速或变异减速等缺氧表现。
5、处理原则
根据剥离面积和孕周采取不同措施,轻型可期待治疗,重型需立即终止妊娠。常用药物包括硫酸镁注射液预防抽搐,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改善微循环。分娩方式选择需评估胎儿状况,严重出血可能需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或子宫切除术。
孕妇应定期产检监测血压,避免腹部撞击等外伤。出现持续腹痛或阴道流血需立即就医,妊娠28周后建议左侧卧位休息。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铁剂,控制钠盐摄入。保持情绪稳定,高危孕妇建议提前住院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