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有糖尿病家族史应该如何预防

发布时间:2019-10-3055431次浏览

父母有糖尿病,其子女患糖尿病的危险性比无糖尿病家族史的人要大。这并不说明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子女一定会得糖尿病,他们也可能是健康的孩子。因为糖尿病是可以早期预防的。糖尿病的发病除了与遗传因素有关外,还与环境因素及自身免疫功能有关。所以,对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子女及早采取预防措施,如:合理膳食、适当运动,定期检查等就可能让孩子远离糖尿病。

尽管糖尿病发病率的快速增长是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生活方式改变、经济快速发展、环境影响等,但遗传因素不可忽视。有家族糖尿病史往往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这类人比常人患糖尿病的风险高数倍,更需要通过以下方法积极预防。
  1、合理膳食,避免过多的能量摄入:饮食应少油少盐,以富含膳食纤维的谷类食物以及新鲜蔬菜、水果为主。这类食物能增加饱腹感,又不会造成热量超标;同时,要限制脂肪的摄入量,脂肪含量高的食物主要包括肥肉、坚果类等,瘦肉的摄入量也要控制;
  2、适当运动:肥胖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所以适当运动、控制体重对于预防糖尿病是非常重要的。要使运动成为每日生活的一部分,不需要太剧烈,提倡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或游泳等有一定强度的有氧运动
  3、定期监测血糖:虽然糖尿病患者会有一些临床表现,比如口渴、多尿、饮水量多、饭量增加、体重减轻等,但是这些症状往往在血糖达到一定高度时才会出现。一旦出现了上述症状,糖尿病可能已经隐藏了一段时间。因此,对于糖尿病高危人群要定期主动监测,以便及时发现血糖异常。
  因此,应当每年带孩子到医院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对孩子的健康状况作全面评估。一旦有糖尿病的征兆,就及时找医生进行早期干预。糖尿病对孩子的健康损害是终身的。因此,父母要尽早改变孩子的不良生活方式,均衡营养,经常运动,定期体检,千万别让孩子遭受“甜蜜杀手”的侵害。

相关推荐

体重下降是怎么回事
近期饮食控制和增加了活动量可导致体重下降,此外,多个系统疾病可引起体重下降。体重下降,根据病因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常见系统性疾病如下:1.消化系统疾病:包括口腔、食管、胃肠及肝、胆、胰等各种疾病,除每种疾病特异性表现之外,有时合并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2.神经系统疾病:包括神经性厌食、延髓性麻痹和重症肌无力等。3.内分泌代谢疾病:常见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等。4.慢性消耗性疾病:多见于结核病、恶性肿瘤。慢性感染可因不同的感染疾病而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亦可出现消瘦,体重下降。5.神经精神疾病:抑郁症病人可有情绪低落、自卑、无自信心、思维缓慢、睡眠障碍、食欲不振等症状,导致体重下降。
语音时长 01:35

2022-08-01

16484次收听

血糖空腹10.4有没有危险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者,危险都还不太大,一般空腹血糖大于11.1mmol/L要注意了,如果到了16.7mmol/L可能就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所以空腹血糖10.4mmol/L已经是比较高了,但是短期之内的危险性还不是太大。但是空腹血糖大于10.4mmol/L是糖尿病,糖尿病时间长了以后对健康是有很大的危害,这就是危险的信号了。糖尿病时间长了,会出现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失明,糖尿病的肾病引起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的神经病变会引起疼痛,甚至于糖尿病足,这是跟糖尿病血糖相关的并发症。另外,容易有心脑血管病变,容易有冠心病、脑血管病,所以空腹血糖10.4mmol/L不是一个数字的问题,时间短问题不大,比如糖尿病人病程在5年之内还没什么,但是5年以上甚至10年以上各种并发症就出来了。所以对这种情况一定要进行积极的干预,积极的治疗,使血糖尽快达标。
语音时长 01:34

2021-07-09

74539次收听

02:11
血糖空腹10.4有危险吗
空腹血糖10.4mmol/L已经是比较高了,但是短期之内的危险性还不是太大。但是空腹血糖大于10.4mmol/L,对健康是有很大的危害,这就是危险的信号了。糖尿病时间长了会出现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失明,糖尿病的肾病引起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的神经病变会引起疼痛,甚至于糖尿病足,这是跟糖尿病血糖相关的并发症。另外,容易有心脑血管病变,如冠心病、脑血管病。所以,对这种情况一定要进行积极的干预、治疗,使血糖尽快达标。
二型糖尿病遗传的概率有多大
很多人都知道2型糖尿病这种病,这种病一担患上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伤害,所以一担患上这种病及时的治疗对患者是很重要的,大家都知道遗传的危害是巨大的,所以治疗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那么二型糖尿病会不会遗传呢?下面就请我们的专家来给大家讲解一下吧!
一饿就心慌是糖尿病吗
一饿就心慌可能是糖尿病一个早期的症状,因为在糖尿病早期的时候,糖尿病的患者会出现胰岛素出现了障碍,这个时候的患者往往在下一次餐前就会出现低血糖,引发心慌的情况,但是也可能是因为肠胃炎症引起的疾病。
糖尿病人能吃枸杞吗
糖尿病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对人体的健康危害很大,糖尿病患者是可以吃枸杞的,枸杞中所含的糖分是属于多糖,而糖尿病患者最忌讳的是单糖,适当的食用枸杞对缓解病情是有一定的帮助的。
脚踝疼怎么治疗
脚踝疼根据病因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很多原因都有可能引起脚踝的疼痛,甚至是一些骨刺折筋膜炎,肢筋膜炎,这种情况都可能引起,甚至是鞋不合适了,脚踝可以疼痛。痛风引起的必须降尿酸,糖尿病引起的血糖必须降下来。首先找出病因再治疗,这才是最正确的,比如崴脚了,现在脚踝疼,这是一种合理问题,原因知道了,才可以合理的治疗,不知原因的单纯疼痛那是很难治疗的。
语音时长 01:34

2020-02-25

57737次收听

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是什么
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指的是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会出现低血糖。一、饮食控制的太过严格,主食摄入太少导致机体没有充足的能量供应出现低血糖。二、治疗方案不正确,胰岛素注射量过大,或口服降糖药过量会使血糖控制过低。三、注射胰岛素后未在规定的时间段内进食,短效胰岛素需立即进食,预混胰岛素需15到20分钟内进食。四、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前运动量过大。五、精神紧张,压力过大,工作强度很大,作息不规律,休息睡眠不好。六、蒸桑拿、天气炎热、泡热水澡时间过长会使胰岛素的吸收高峰提前血糖下降导致低血糖。发生低血糖及时吃块糖,15到20分钟再测血糖看有无改善。
语音时长 01:35

2020-01-09

54136次收听

糖尿病能吃什么
糖尿病从严格意义上来讲什么都可以吃,只是糖尿病患者吃的量要限制,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以及活动量制定饮食计划,全天的总量固定,定时定量,再分配到三大物质和碳水化合物占50%~60%,脂肪占小于30%,蛋白质25%~30%的比例而搭配。主食要粗细搭配,可以按照1:1或者是2:1的比例,选择粗粮和细粮精细搭配,另外选择优质蛋白或豆制品,对两餐之间血糖控制好的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水果,选择一些低糖指数的水果。升糖指数比较低的一些水果,比如说苹果,梨子或者是柚子等,可以增加一些含纤维素和维生素比较高,矿物质含量丰富的绿色的蔬菜,保证每天的总量固定就可以。在饮食之间互相交换,尽量选择多样化的食物,保证营养的均衡。
语音时长 01:39

2019-12-09

55112次收听

民间老中医降血糖的小方法
一般情况下,没有“民间老中医降血糖的小方法”一说,想要降血糖应当采取科学的方式,例如控制饮食、加强锻炼、口服降糖药等。具体分析如下:
02:27
糖尿病诊断标准
糖尿病诊断标准采用的是世界卫生组织的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正常标准是指空腹血糖大于等于7mmol/L,或者餐后血糖大于等于11点1mmol/L,也可以是随机血糖大于11点1mmol/L,就可以诊断为糖尿病。如果糖尿病人有明显“三多一少”的糖尿病症状,即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只要一次血糖超过正常的标准,就可以诊断为糖尿病。但是有的2型糖尿病没有症状,也就是没有“三多一少”的症状,就需要两次测定的结果,都高于诊断值,就可以诊断糖尿病。
01:44
胰岛素的作用
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降低血糖,在降低血糖的同时,还能合成身体中的蛋白质、脂肪等。胰岛素是人体胰岛分泌的一种激素,根据人体血糖高低,身体就会分泌相应的胰岛素,比如人体血糖高,分泌的胰岛素会增多,血糖低,分泌的胰岛素会减少。1型糖尿病人,胰岛功能基本上已经丧失,必须要用胰岛素来降血糖,身体中能够降血糖的只有胰岛素一种,所以要用胰岛素。2型糖尿病人在病程的后期,胰岛功能变差,也需要用胰岛素。
01:31
怎样降血糖
血糖的管理和控制,需要医生和患者双方良好的互动,才能更好地完成降血糖的目标。第一,患者首先应该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反思自己的饮食运动是否符合科学。如果患者吃的太多或者运动太少,就应该适量控制饮食,再进行运动、锻炼,配合药物治疗才能够控制血糖。第二,医生应该根据每个患者的胰岛功能、糖尿病的病程、年龄、患者的血糖情况、经济状况等,选择一个适合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案,才能够把他们的血糖控制的更好。所以血糖的控制需要医生和患者共同来完成。
糖尿病中医可以治疗吗
糖尿病是可以采取中医治疗的,因为临床上西医治疗糖尿病的效果并不是太好,西医治疗痊愈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而中医采取的是慢慢调理的方式,只要耐心的进行调理,就有着痊愈的可能性,而且中医相对西医来说,对身体产生的副作用更小一些。
02:03
中医认为糖尿病是如何引起的
传统中医认为,糖尿病属于“消渴症”范畴,是上、中、下三消引起。一、上消在肺,主要表现为口渴、多饮、饮水后仍然口渴。喝得多属于肺热,肺燥有热出现口渴。肾气化功能失常,导致膀胱虚寒,水液代谢异常,导致小便多,水分从小便排除,全身水分减少,因此会口干口渴,喝再多水不起作用。二、糖尿病早期以燥热为主,5到10年糖尿病可出现阴虚燥热,之后出现气阴两虚,20年左右出现阴阳两虚;三、糖尿病20多年后,出现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各种并发症,引起淤血阻络。治疗上应该三焦兼顾,上、中、下焦,三消同治,辨证和辨病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