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时呛到气管了怎么办
吃饭时呛到气管可通过海姆立克急救法、拍背法、咳嗽法、俯卧位引流法、就医治疗等方式处理。呛咳通常由进食过快、食物过大、吞咽功能异常、咽喉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原因引起。
1、海姆立克急救法
适用于意识清醒的成人或儿童。施救者站于患者身后,双手环抱其上腹部,快速向内上方冲击,利用肺部残留气体推动异物排出。操作时需注意力度,避免造成肋骨骨折。若患者为孕妇或肥胖者,可采用胸部冲击法。
2、拍背法
婴幼儿呛咳时应立即将其俯卧于前臂,头部低于胸部,用手掌根部连续拍击肩胛骨之间的区域。拍击力度需适中,通过震动促使异物松动。同时观察口腔是否有异物排出,切勿盲目用手指掏取,以免将异物推入更深部位。
3、咳嗽法
若呛咳者能自主呼吸且意识清醒,应鼓励其用力咳嗽。咳嗽时产生的气流压力可达300毫米汞柱,是清除气道异物的有效自然机制。保持身体前倾姿势,深呼吸后短促咳嗽,重复进行直至异物排出。
4、俯卧位引流法
对于部分气道阻塞但仍有呼吸的患者,可采取头低脚高俯卧位,利用重力帮助异物移向口腔。配合背部叩击,每次持续1-2分钟。此方法适用于黏稠液体类异物,但需警惕误吸风险,操作后应清洁口腔。
5、就医治疗
当出现面色青紫、不能发声或呼吸困难时,需立即送医。医生可能通过喉镜、支气管镜取出异物,严重者需气管切开。异物滞留超过24小时可能引发吸入性肺炎,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咽喉疾病患者可遵医嘱使用西地碘含片、乙酰半胱氨酸颗粒、氨溴索口服溶液等药物缓解症状。
日常进食应细嚼慢咽,避免说笑或运动时饮食。幼儿及老年人应选择软质小块食物,吞咽功能障碍者需调整食物质地。定期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如空吞咽练习、冷刺激训练。餐后保持直立位30分钟,睡眠时抬高床头,减少胃内容物反流风险。若反复发生呛咳,建议排查脑卒中、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病变。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如何预防气管异物
- 2 什么是气管异物的原因
- 3 如何避免小儿气管异物
- 4 气管异物的处理方法
- 5 为什么气管异物究竟
- 6 气管异物的症状有哪些
- 7 如何避免出现儿童气管异物
- 8 小儿气管异物怎么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