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乙肝和慢性乙肝的区别
急性乙肝和慢性乙肝的主要区别在于病程长短、临床表现及预后。急性乙肝病程通常不超过6个月,慢性乙肝则持续6个月以上。两者在症状、治疗及并发症风险上存在差异。
急性乙肝起病较急,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自行痊愈。慢性乙肝症状相对隐匿,可能仅表现为轻度疲劳或无症状,但长期存在可能导致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并发症。急性乙肝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如卧床休息、补充营养,必要时使用护肝药物如复方甘草酸苷片、水飞蓟宾胶囊等。慢性乙肝需长期抗病毒治疗,常用药物包括恩替卡韦片、富马酸替诺福韦二酯片等,目标是抑制病毒复制、延缓肝病进展。
急性乙肝患者肝功能损伤多为暂时性,多数可完全恢复。慢性乙肝患者肝功能可能持续异常,需定期监测肝功、病毒载量及肝脏影像学变化。无论急性或慢性乙肝,均需避免饮酒、慎用肝毒性药物,保持均衡饮食,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建议乙肝患者每3-6个月复查肝功能、乙肝病毒DNA及腹部超声,出现腹胀、皮肤瘀斑等症状及时就医。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