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分泌性中耳炎吃什么药

发布时间:2019-11-0761077次浏览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儿童容易患有的疾病,会导致听力减退、听力下降、耳痛等等的症状,可以通过药物治疗。主要包括盐酸羟甲唑啉,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或者是中草药、补品等等的药物治疗,医生会根据具体的病情给予合理的药物治疗。在治疗时要控制好饮食,多加运动,增加抵抗力

分泌性中耳炎又称渗出性中耳炎,为耳鼻喉常见疾病之一,多见于儿童,以听力减退、听力下降、耳痛、耳明为临床症状。如今在生活中发病率越来越高,需要及时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可以通过药物治疗。那么,分泌性中耳炎吃什么药?
  1.盐酸羟甲唑啉:功效为收缩血管,用法用量为1~2滴/次,每8小时一次。
  2.抗生素:功效为杀灭细菌、或者抑制致病微生物生长,用法用量可查看说明书。
  3.糖皮质激素:功效为抗炎、抗休克、解热、降低血管敏感性等,用法用量可查看说明书。
  3.补充或替代性治疗:治疗方法有推拿按摩、中草药、补品、针灸、中药等。
  4.抗过敏治疗:有10%~80%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出现过敏症状,因此在治疗时可用抗过敏药进行治疗。
  患者具体病因、临床表现、诊断结果不一样,采用的药物也不一样,适合患者的药物才能在短时间内治愈患者疾病,不适合患者的药物只会加重患者病情。分泌性中耳炎吃什么药好,患者最好咨询各专业医院的医生,医生会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开出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药方。
  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平时可多吃一些有清热消炎的新鲜蔬菜, 丝瓜、 荠菜、黄瓜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除饮食上,生活中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也要注意加强身体锻炼,以增强体质,生活中还要注意清洁卫生,注意预防风热外袭而致耳鸣现象发生。同时要劳逸结合,避免思虑过多或是过度疲劳,以防止脾气虚弱,心血不足,或是出现肾精不足,肾元亏虚,这样是很易引起耳鸣,从而更加加重分泌性中耳炎的症状。

相关推荐

感觉耳朵有一层膜堵住该怎么处理
感觉耳朵有层膜堵住,我们常说的比如耳朵堵,耳朵老又觉得怎么堵住,隔了一层东西,耳朵进水都是相同的一种感觉,有几种原因。一个是耳道里边,比如外耳道里边有耵聍、脏东西,进了水以后可能会堵塞了,把他听力受影响了,就有这种异常感觉。这个时候怎么办?如果多的话要到医院,医院有专门的清理耳朵的器械,把它清理干净就好了。再有一部分,的确耳膜是塌陷、中耳炎,叫分泌性中耳炎,也叫卡他性中耳炎。中耳炎是由于什么?通常由于感冒、鼻炎,然后使劲擤鼻涕引起来的,一下把鼻涕这种东西从鼻咽部,从鼻部、鼻后边,一下擤到耳朵里面了。因为中耳、耳朵是由小管和鼻子后边,叫鼻咽部是通着的。如果咽部有炎症,有时候顺着小管使劲擤鼻涕,顺着小管能擤到耳朵里面,也会造成有堵的感觉,造成分泌性中耳炎,或者急性中耳炎,也会造成耳朵堵的感觉。还有一部分病人神经性耳聋,现在因为工作压力大、休息不良、睡眠不好,有时候会造成急性的耳朵里边听觉习惯性缺血,造成急性的耳聋。这种耳聋刚开始的时候,也可能是一种耳朵堵,耳朵堵住进水的感觉,也有可能相同感觉,但是随后会出现头晕、耳鸣这些情况。如果同时出现这种情况,提示是感应神经性耳聋。感应神经性要及时到医院去治疗,因为超过1周,听神经就造成不可逆的损伤。这种神经的损伤,治疗要争分夺秒,越早越好。通过研究,1周之内的听神经的损伤,耳聋治疗疗效是非常好的。超过1周,超过1个月,治疗效果就大大的不好、大大的下降,疗效就很差了,可能会造成一些耳聋的患者永远康复不了。所以耳朵有膜堵住的感觉,耳堵的感觉要判明原因。如果2、3天,1天耳膜堵的感觉不好,能够缓解,请及时到医院去就诊,以免错过最佳的治疗的时机。
语音时长 02:49

2021-07-09

105015次收听

分泌性中耳炎是如何引起的
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原因之一是咽鼓管阻塞,可能是由于腺上体肥大或鼻咽部肿瘤引起。如果有上呼吸道感染或变态反应的问题,患上分泌性中耳炎的可能性也比较大。除此之外,该病的发生和气压损伤以及细菌感染也有关系。
分泌性中耳炎的好发人群有哪些
分泌性中耳炎多发生于免疫力低下的儿童群体,久治不愈的急性中耳炎患者,和因鼻咽部肿瘤、腺样体肥大等疾病导致的咽鼓管梗阻患者。
分泌性中耳炎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分泌性中耳炎在患病初期有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急性分泌性中耳炎会有阵发性或持续性的耳痛;另外,患病初期还有耳鸣、耳闷的感觉。
分泌性中耳炎能治好吗
分泌性中耳炎一般可治好,一般应用药物治疗,病情严重者需手术治疗。
单侧耳朵闷塞感怎么办
单侧耳朵闷塞感怎么办?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首先要询问病史,要做耳内窥镜的检查以及听力学的检查,那么明确耳部的基本的情况,明确给予一个疾病的诊断,这样才便于我们的治疗。第2个我们根据这种症状,我们最常见的是见于咽鼓管堵塞所导致的分泌性的中耳炎,那么我们针对这种疾病的,我们可以鼻喷达芬霖、可以口服抗生素、激素以及促使中耳分泌物排泄的药物进行治疗,也就是说咽鼓管堵塞这种情况最常见。其次还有一些外耳道的情况,比如外道的耵聍栓塞,尤其是栓塞的耵聍遇水膨胀之后,它的耳部闷塞感的感觉更为明显。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得直接到医院将栓塞的耵聍取出就可以了,一般无需特殊用药,如果有继发感染的可以给予局部抗生素滴耳液的治疗。总而言之,首先要明确病因,然后再给予相应的治疗。
语音时长 01:35

2020-04-16

56040次收听

分泌性中耳炎怎么治疗
分泌性中耳炎怎么治疗临床上分泌性中耳炎主要的是由于咽鼓管堵塞所导致的,临床治疗分为两大块:一个是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我们主要的鼻喷一些收敛粘膜血管的药物如达芬霖,内舒拿也可以使用,同时口服抗生素、激素药物,主要的是激素,激素能减轻咽鼓管粘膜的水肿,通畅咽鼓管,还可以同时使用欧龙马这些药物,它促使分泌性中耳炎鼓室腔的分泌的液体排泄出来。这些药物的治疗,我们一般的要至少持续一个月的时间,然后观察病情1~3个月,甚至3~6个月,如果患者病情不能改善,听力下降明显,我们就要考虑一下,通过手术的治疗方法。目前通过手术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鼓室的置管,一种就是咽鼓管球囊扩张的方法。还有一些其他的导致咽鼓管堵塞分泌性中耳炎比如儿童患者腺样体肥大,那么我们要进行腺样体肥大的摘除手术。
语音时长 01:41

2020-04-16

61786次收听

分泌性中耳炎是什么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以中耳积液和听力下降为特点的一种中耳腔内非化脓性的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在儿童期间最多见,发病率非常高,也是造成儿童听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分泌中耳炎也叫渗出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鼓室积液等,现在都统一命名为分泌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分为急性或慢性,慢性分泌中耳炎是由于急性分泌中耳炎迁延而来,无论是急性中耳分泌性中耳炎是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治疗原则和方法都差不多。分泌性中耳炎看似是一个比较小的病,但实际上引发分泌性中耳炎原因有很多,甚至于有恶性的疾病,比如成年人中的单侧的分泌中耳炎,要高度警惕鼻炎癌的发作,鼻咽部肿物,因此对于分泌性中耳炎,是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分泌性中耳炎,如果得不到一个及时地治疗,会继续发展从而产生黏连性中耳炎,甚至于导致鼓膜的这种穿孔,内线出现中耳胆脂瘤等一系列更重的中耳的疾病。从而破坏中耳腔内的正常的结构,导致听力不可逆的损害。
语音时长 02:13

2020-03-05

57089次收听

分泌性中耳炎的检查方法有什么
分泌性中耳炎的检查方法有观察鼓膜、听力检测或者是声导抗检查等。分泌性中耳炎的检查方法主要是依靠局部的体检,要观察患者的鼓膜,一般情况下分泌性中耳炎的鼓膜,是一个内陷状态,向里塌陷。同时鼓膜会呈现橙黄色或者是橙红色,或者琥珀色。正常的鼓膜是一种半透明瓷白色,当液体还不是非常多的时候,可以透过鼓膜看液平面,能看到中耳腔里有积液。如果液体非常多,鼓膜反而可能是向外膨隆。4岁以下的没法做听力检查,而听力检测是必须的检查方法。4岁以下的儿童,只能做声导抗的检查。声导抗正常的情况是A型曲线,出现了鼓室积液是B型曲线,出现了鼓室的负压状态是C型曲线。4岁以上的儿童,如果能够配合,能够理解检查要求,可以加做纯音测听。因为测听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听力的性质,还有听力损失的程度。
语音时长 01:58

2020-03-05

47751次收听

03:00
什么是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以中耳积液和听力下降为特点的中耳腔内非化脓性的中耳炎。这种病症儿童发病率较高,也是造成儿童听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分泌中耳炎还有很多叫法,比如渗出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鼓室积液等。分泌性中耳炎分为急性或慢性,慢性分泌中耳炎是由于急性分泌中耳炎迁延而来,区分急性中耳炎和慢性分泌性中耳炎以两个月、三个月为界。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和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治疗原则和方法差异不大。分泌性中耳炎得不到及时治疗会继续从而产生黏连性中耳炎,甚至导致鼓膜穿孔,内线出现中耳胆脂瘤等一系列更重的中耳疾病。所以对于分泌性中耳炎要给予高度重视。
03:03
分泌性中耳炎症状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在发作之前,通常有感冒病史或气压急剧变化史,发作时会感到耳痛,听力下降,耳堵、有闷塞感。分泌性中耳炎,在夜间病情会加重。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发病比较隐蔽,不能明确描述发病时间。当耳朵里分泌物粘液较稀薄的时候,随着头部位置的摆动,出现听力变化。小孩子因为不能明确地描述自己的听力变化,往往会被忽视,所以家长要多注意观察孩子的听力症状。分泌性中耳炎,还有就会产生一种耳鸣的声音,多是一种比较低调的,比如轰的这种低调的耳鸣声。当分泌中耳炎液体比较稀薄时,打哈欠或者是擤鼻涕的时候,就可以听到耳朵里面有水过气泡的声音。
02:21
分泌性中耳炎怎么引起的
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的原因非常多,主要原因有咽鼓管功能不良、感染的原因、免疫系统下降。咽鼓管连接是鼻咽部和耳朵之间的主要管道,主要将鼻腔里的气体通过吞咽打哈欠短暂的咽鼓管开放的形式,把气体输送进中耳腔内。如果咽鼓管功能出现障碍,对中耳腔里气体的输送不及时。当中耳腔内的气体被消耗殆尽之后,气压成为负压状态,中耳腔里血管的通透性就会增高,血清通过血管渗到中耳腔里,从而形成中耳积液。所以咽鼓管功能不良,导致出现分泌性中耳炎的一个产生的机制。
02:48
分泌性中耳炎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分泌性中耳炎的检查方法主要是依靠局部的体检,观察患者的鼓膜,正常情况下,分泌性中耳炎的鼓膜,是内陷状态;正常的鼓膜是半透明瓷白色的颜色,当液体不多时,可以透过鼓膜能看到中耳腔里有积液的水平面。如果当液体较多时,鼓膜向外膨隆,对于4岁以下儿童,做声导抗的检查。声导抗正常的情况是A型曲线,出现了鼓室的积液,是B型曲线,出现了鼓室的负压状态是C型的曲线。还有纯音测听。因为测听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听力的性质,还有听力损失的程度。
02:28
分泌性中耳炎能自愈吗
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率非常高,尤其是在儿童时期,几乎是所有的儿童都会因为感冒或者是慢性的鼻炎,这些疾病来诱发分泌性的中耳炎。大多数的分泌性中耳炎是可以自愈性的,有自限性将中耳腔里的积液自行吸收,通过咽鼓管排出。可以自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首先是要治疗原发病,比如感冒、慢性的鼻窦炎、腺样体的肥大、慢性扁桃体炎。这些疾病可以给予鼻部粘膜的促排剂。也可以给予粘膜的收缩剂。病情比较重的患者也可以给予一定的抗生素。还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以防出现长期的分泌性中耳炎迁延不愈的情况。尤其是成年人单侧的分泌性中耳炎,要密切的随访。要鼻咽部的检查,排除鼻咽部肿物,导致出现分泌性中耳炎的这种危险。
分泌性中耳炎怎么引起的
分泌性中耳炎实际上就是平时所说的听力的隐形杀手。而引起中耳炎的原因有很多,对于机械性阻塞鼻咽时间过长就会导致中耳炎的发生,功能性通气功能障碍小儿的腭帆张肌等现象也会到中耳炎的发生。患者分泌性中耳炎会导致患者出现一些症状,有机械性阻塞、功能性通气功能障碍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