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状结肠炎的症状
乙状结肠炎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和发热等症状。乙状结肠炎可能与感染、免疫异常、遗传、肠道菌群失调和饮食刺激等因素有关。
1、腹痛
腹痛是乙状结肠炎的常见症状,多位于左下腹或下腹部,呈阵发性隐痛或绞痛,排便后可暂时缓解。腹痛可能与肠道黏膜炎症刺激神经末梢有关。轻度腹痛可通过热敷或调整饮食缓解,持续剧烈腹痛需就医排除肠穿孔等并发症。临床常用药物包括美沙拉秦肠溶片、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和奥沙拉秦钠胶囊。
2、腹泻
腹泻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每日可达数次至十余次,粪便常带有黏液或脓血。肠道炎症导致水分吸收减少和肠蠕动加快是主要原因。轻度腹泻需补充电解质溶液,严重腹泻伴脱水需静脉补液。常用药物有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和酪酸梭菌活菌片。
3、黏液脓血便
粪便中混有黏液、脓液或血液是炎症累及肠黏膜深层的典型表现。出血量少时呈暗红色血丝,大量出血可见鲜红色血便。需通过肠镜鉴别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治疗药物包括美沙拉秦栓剂、氢化可的松灌肠液和益生菌制剂。
4、里急后重
患者常有排便不尽感,频繁产生便意但排便量少,与直肠炎症刺激有关。症状持续可能引发肛周不适或痔疮。建议避免久蹲用力,可温水坐浴缓解。严重时需使用美沙拉秦灌肠液或泼尼松龙片控制炎症。
5、发热
低热多见于急性感染性结肠炎,高热可能提示严重感染或并发症。体温超过38.5℃需排查中毒性巨结肠等急症。物理降温无效时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同时需针对病因使用抗生素如诺氟沙星胶囊。
乙状结肠炎患者需保持低渣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注意腹部保暖。急性期应卧床休息,记录排便情况。症状持续超过两周或出现体重下降、贫血等表现时,应及时进行结肠镜检查。长期反复发作患者需定期随访,监测肠黏膜病变情况。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