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是怎么引起的
猩红热主要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可能通过呼吸道飞沫、皮肤伤口接触或共用物品传播。猩红热常见诱因包括免疫力低下、密切接触感染者、环境卫生不良等,通常表现为发热、咽痛、草莓舌及全身弥漫性皮疹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治疗。
1、免疫力低下
儿童或体弱人群因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或功能减弱,易被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侵袭。这类患者可能出现反复感染或症状加重,需加强营养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匹多莫德口服液、脾氨肽口服冻干粉等免疫调节剂辅助治疗。
2、密切接触传播
与猩红热患者共用餐具、毛巾或近距离交谈时,呼吸道飞沫或分泌物中的病原体可直接传播。感染者初期常有咽部充血、扁桃体化脓等症状,确诊后需隔离治疗,接触者可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清洁口腔,环境表面用含氯消毒剂擦拭。
3、皮肤黏膜破损
链球菌通过皮肤伤口或破损黏膜侵入时可能引发外科型猩红热。此类患者皮疹常先出现在伤口周围,需及时清创并外用莫匹罗星软膏预防继发感染,同时口服头孢克洛干混悬剂进行系统性抗感染治疗。
4、急性扁桃体炎
链球菌性扁桃体炎未及时控制可进展为猩红热,表现为咽痛加剧、颈部淋巴结肿大。治疗需足量使用青霉素V钾片10天以上,过敏者可改用阿奇霉素分散片,配合布洛芬混悬液缓解发热症状。
5、化脓性中耳炎
中耳链球菌感染扩散可能诱发猩红热,伴随耳痛、听力下降。除系统抗生素治疗外,需联合氧氟沙星滴耳液局部用药,若鼓膜穿孔需耳鼻喉科评估是否行鼓膜修补术。
猩红热患者应单独使用餐具并煮沸消毒,发热期间多饮温水,进食小米粥、蒸蛋羹等易消化食物。皮疹瘙痒时避免抓挠,可穿纯棉衣物减少摩擦。恢复期注意监测尿常规以早期发现肾小球肾炎等并发症,痊愈后仍需随访1个月。保持室内通风,养成勤洗手习惯,流行季节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