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治疗

发布时间:2019-11-1555228次浏览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EB病毒感染引起的。在临床治疗中没有特异性治疗,主要基于对症治,可以使用抗病毒药物,例如阿昔洛韦,更昔洛韦和伐昔洛韦。大多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可以自我修复,预后良好。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EB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疾病,主要症状是发烧,心绞痛淋巴结病,以及肝脾肿大。该疾病是一种可以发生的自限性疾病,感染的主要来源是患者和携带者。那么,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治疗如何?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如果没有并发症,则预后大多良好。临床上没有具体的治疗方法,只有对症治疗,因为轻微的腹部外伤可能导致脾破裂,因此患有脾肿大的患者应避免在两到三周内接触运动。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在临床实践中通常没有特异性治疗,并且主要基于对症治疗。脾肿大的患者应在2-3周内避免与腹部接触,以免脾破裂。抗菌药物对该病无效,仅在继发细菌感染的情况下使用。可以使用抗病毒药物,例如阿昔洛韦,更昔洛韦和伐昔洛韦,但疗效仍存在争议。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可以改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并改善早期给药。在重症患者中,肾上腺皮质激素可用于减轻症状。

继发细菌感染可以每天用800毫克阿昔洛韦,口服4次,有一定疗效,每公斤体重10毫克,每天分两次静脉注射,可以改善病情。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每天每公斤体重400毫克,每天一次,持续四到五次,可以改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早期用药更有效。α干扰素也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在重症患者的治疗中可以明显缓解症状。万一破裂脾破裂,应立即输血以进行手术治疗。

大多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可以自我修复,体温过高的患者适当补充液体;休克患者需要补充血容量和血管活性药物;出血患者给予止血药;脑水肿患者接受甘露醇脱水;急性期,特别是伴发性肝炎时,应该卧床休息。

相关推荐

颈部出现肿块长时间不消退,能否想到竟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有关
患者男,18岁,于1月前自觉左颈部有一核桃大小包块,无明显不适,与当地中医院诊断为肝火旺盛,给予针灸治疗后,症状无减轻,包块缓慢增大,伴疼痛,之后给予静点头孢类抗生素十余天,包块有缩小,自行停药,2日前包块又突然增大伴咽痛,为求进一步治疗,遂来我院就诊。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好治吗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否好治,需要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来判断,患病后因为个人体质不同,所以表现出的症状也会有所不一。如果病情比较轻微,且没有出现明显的症状表现,一般不需要进行特殊的治疗,具有一定自愈性。如果病情比较严重,就需要及时接受治疗,主要是使用抗病毒药物和对症治疗。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会传染吗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可能会发生传染,具有一定传染几率,主要是与受到EB病毒感染有关,其传染源即为确诊患者及EB病毒携带者。而由于该种病毒会存在于口腔分泌物当中,故主要传播方式为口口传播,也可发生血液传播及飞沫呼吸道,少数情况可通过一般接触传染。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主要是因为感染了EB病毒所造成的,患病后如果患者的症状比较轻微,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表现,也不需要进行特殊的治疗。但大多数患者都会出现发热、皮疹、咽峡炎和淋巴结肿大的情况,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需要尽早治疗,避免病情加重。
什么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所谓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属于一种急性疾病,通常主要的不良症状包括淋巴结肿大、发烧以及咽峡炎,还有可能会诱发一些肝脾肿大的出现,可以经过血液以及飞沫等等渠道进行传播,务必要及早治疗,否则会诱发严重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