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皮疹等。该病主要由EB病毒感染引起,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病程通常呈自限性。
1、发热
发热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最常见的症状,体温可达38-40摄氏度,持续1-2周。发热可能伴随畏寒、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部分患者发热前可能出现前驱症状如食欲减退、肌肉酸痛。发热期间需注意补充水分,避免脱水,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等退热药物。
2、咽峡炎
约80%患者会出现咽峡炎表现,表现为咽部充血、肿胀,扁桃体可见白色渗出物或伪膜形成。患者常有明显咽痛,严重时可影响吞咽。检查可见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咽峡炎症状通常持续1周左右,期间可遵医嘱使用复方硼砂含漱液缓解症状,必要时需排除链球菌感染。
3、淋巴结肿大
颈部淋巴结肿大最具特征性,多为双侧性,直径1-4厘米,质地中等,表面光滑,活动度好,轻度压痛。腋窝、腹股沟淋巴结也可受累。淋巴结肿大在病程第1周最明显,可持续数周至数月。肿大淋巴结通常无须特殊处理,避免挤压刺激即可。
4、肝脾肿大
约50%患者出现脾脏轻度肿大,20-30%有肝脏肿大。体检可触及脾脏边缘,肝功能检查可见转氨酶轻度升高。肝脾肿大通常在病程2-3周最明显,需避免剧烈运动以防脾破裂。极少数患者可能出现黄疸,此时需密切监测肝功能。
5、皮疹
约10-15%患者在病程第4-6天出现皮疹,多为斑丘疹,可分布于躯干及四肢,不伴瘙痒。皮疹可能与病毒感染或药物过敏有关。使用氨苄西林等抗生素时皮疹发生率显著增高。皮疹通常3-7天自行消退,无须特殊处理,避免抓挠即可。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应注意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直至脾脏恢复正常大小。饮食宜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保证充足水分摄入。恢复期可能出现持续数周的乏力感,应逐步恢复日常活动。若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严重腹痛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患病期间应避免与他人共用餐具,减少传播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