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小孩便秘的症状有哪些

53329次浏览

细心的家长如果用手轻轻的按压孩子的小肚子,就会发现孩子的小肚子发硬,而且稍稍用力孩子就会哭闹喊疼。只要在孩子总是要排便却没有排出东西的时候用手轻轻的摸一摸孩子的肛门周围是不是有硬结,就能知道孩子是否有便秘。发生便秘孩子就不会有胃口吃东西,孩子吃了东西还容易发生口臭甚至恶心等症状。

小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起成年人或者大孩子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所以大部分年龄较小的儿童在身体发生不舒服的情况后,多数都只会用哭闹来表达。这样就会令家长感到非常着急,不知道孩子到底怎么了。那么,小孩便秘的症状有哪些?
  一、小肚子硬
  孩子如果超过两天没有排便,就非常有可能是出现了便秘。如果孩子长时间不大便,孩子的肠道就会有排泄物结块。细心的家长如果用手轻轻的按压孩子的小肚子,就会发现孩子的小肚子发硬,而且稍稍用力孩子就会哭闹喊疼。
  二、肛门鼓胀、发硬
  小孩子便秘不等于孩子不想大便,只是排便排不出来,而且在排泄的时候会疼,所以大部分孩子畏惧疼痛就会停止排便。很多时候这种情况都会被大人们忽略掉,其实只要在孩子总是要排便却没有排出东西的时候用手轻轻的摸一摸孩子的肛门周围,就能知道孩子是否有便秘。
  三、食欲下降
  肠道健康度好的小孩子应该每天按时排便,然后正常吃东西。可是孩子不排便,肠道不能正常新陈代谢,这样孩子就不会有胃口吃东西,而且大量的垃圾堆积在肠道中,孩子吃了东西还容易发生口臭甚至恶心等症状。
  看了上面的介绍,相信大家都知道了到底小孩便秘的症状有哪些。希望所有的家长们都能对孩子便秘会有的症状表现有一定的认知,而且要细心观察孩子的变化,这样才能在孩子发生类似于便秘之类的健康问题时,及时的给孩子进行饮食调理或者带孩子到医院去检查和治疗,尽早治疗也可以预防便秘引发更严重的肠道疾病。

相关推荐

2个多月的宝宝几天不拉屎怎么治疗
2个月的宝宝如果几天不拉屎,首先得给他通便,这是首先要做到的。首先通便的方法,如果他平常拉的还可以,偶尔的几天不拉,就可以通过物理的方法,比如腹部的按摩,就是以脐带为中心,顺时针按摩他的腹部,来促进肠道的蠕动,尤其是在吃完奶以后,来促进肠道的蠕动,诱导他进行排便就可以了,这个是比较有用的方法。这种方法还不能解决问题,可以给他用温水洗洗肛门,做肛门周围的按摩。如果这种方法还不行,也可以给宝宝给弄点开塞露,少量的甘油给他注射到肛门里头,也能诱导他大便,但是这些办法都是解决宝宝当时不拉屎的一种情况。而最根本的要寻找他不拉屎的原因是什么,不拉屎的原因,2个月的宝宝有几种情况,必须得引起来重视。一个是先天性的肠道发育畸形,尤其是叫先天性巨结肠,多见于男孩。如果男孩2个月的宝宝老是不拉屎,一定要注意除外先天性巨结肠症这种疾病。当然,还有的就是没到巨结肠的程度,只是神经节发育有点障碍,这种孩子也会出现顽固的便秘,这种孩子有的得需要进行手术干预才可以,所以这时候对除外先天性巨结肠的可能性。还有2个月的宝宝他几天不拉便,是由于牛奶蛋白过敏所引起来的,人工喂养的孩子几天不拉便,可能是牛奶蛋白过敏所引起来了,这时候要给他换成深度水解的奶粉才可以。另外2个月宝宝几天不拉屎,跟肠道的功能弱、消化不良也有一定关系,所以这种孩子可能还要给他补充点益生菌、微生态制剂,比如,比如金双歧等来促进排便。总之对于2个月的宝宝,如果几天不排便,像一般3天以上不排便必须进行处理,然后寻找它的病因,排除外科疾病,排除可以治疗的疾病,防止出现由于长期排便不畅造成的生长发育,营养不良情况的出现。
语音时长 02:43

2021-10-15

87062次收听

宝宝便秘不能吃的食物有哪些
宝宝便秘不能吃的食物有含糖分高的食物。包括的食物有饮料、糖果、蛋糕等,含糖分高的食物会减少胃肠道的蠕动,会导致宝宝的便秘更加严重。含蛋白质及钙质过多的食物。包括的食物有鸡、鸭、鱼、肉、牛奶、奶制品等,这些食物会导致大便呈碱性,大便会更加干燥,对便秘的缓解没有任何帮助糯米不属于好消化的食物,而且糯米还会导致大便干燥和坚硬,便秘期间食用,会导致便秘更加严重。柿子。柿子会减少肠液分泌,会导致便秘,而且便秘时吃柿子,会使便秘更加严重。
语音时长 00:57

2021-06-09

71050次收听

1个月婴儿怎么用开塞露
一个月的婴儿使用开塞露,应该选择长柄开塞露,也就是适合小孩使用的,这种开塞露的尖端比较细,所以在使用时先将开塞露的一端进行润滑。然后尽量使孩子的肛门撑开,向里填塞,大约挤进去一半液体就可以,这时家长要控制好孩子,不要让孩子乱动,让开塞露在里面多待一会儿之后便可正常排便了,但是如果孩子出现便秘的情况,要及时查明便秘的病因,不要贸然使用药物,避免药物使用不当而对身体造成危害,尤其开塞露的间断是比较坚硬的,所以在使用开塞露时一定要注意安全,避免使孩子皮肤受到损伤。
语音时长 01:06

2021-06-07

80861次收听

宝宝两三天不大便正常吗
对于年龄比较小的宝宝,两三天不大便属于不正常的表现。两个月以内的宝宝,如果两三天没有大便,这个是不正常的,母乳喂养的宝宝每天大便大概就是1~3次,有的可能4、5次,这都正常,配方奶粉喂养的宝宝一般是一天1~2次,所以说宝宝至少一天需要拉一次大便,如果两三天没有拉大便,可能就是便秘。宝宝经常两三天不拉大便,对身体发育可能会产生影响,所以平时要改变下宝宝的生活习惯,给宝宝喝些白开水,白开水进入身体里面可以促进肠胃的蠕动,能够帮助宝宝拉大便,另外也可以给宝宝做腹部的按摩。
语音时长 01:11

2021-05-28

81785次收听

婴儿便秘能吃益生菌吗
婴儿便秘能吃益生菌。益生菌有调节肠道菌群的作用,还可以有效的促进消化酶的产生,从而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增加胃肠道蠕动的频率,婴儿便秘期间适当的吃一些益生菌可以调节肠道,有利于促进大便的排出。但是如果婴儿便秘比较严重时,单纯吃益生菌,并不能够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促进消化以及促胃动力药物才能够有效的缓解婴儿便秘症状。另外,婴儿便秘有可能是和大便干燥有关,要适当的给婴儿多喝一些水,同时经常按揉婴儿的腹部,也能缓解便秘症状。
语音时长 01:04

2021-04-20

89734次收听

01:46
婴儿一天没有大便正常吗
婴儿一天没有大便大多数情况不正常。正常的孩子1天大便2-4次,1岁以后1天大便1次。如果一天没有大便,可能是摄入太少,吃的比较少或者是大便产生比较少,否则就可能是便秘。如果两三天或者三四天排一次大便,说明明显异常,成为病理状态,成为便秘。便秘需要干预,大便不排出意味着肠道粪便和排泄产物会长时间在肠道内积聚。积聚时间长,毒素通过大肠吸收明显增加,对孩子生长发育不利。一天不排大便,除非是生理因素导致,否则都异常。
宝宝拉墨绿色糊状大便怎么办
宝宝拉墨绿色糊状大便主要于消化不良、腹部受凉、肠炎等肠道疾病有关。不同的诱因其采取的措施有所不同,若是由于消化不良所致,可以通过饮食或者是服用益生菌改善消化不良性症状;腹部受凉则可以选择局部按摩或者是服用有助于消化类药物缓解;肠炎等肠道疾病则以对症治疗为主。
02:17
小孩为什么便秘
小儿便秘有很多方面,其中食物成分的不适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如食物中蛋白质含量过高而糖类不足,使肠发酵相对减少,影响发酵,使大便呈碱性干燥,导致便秘。第二个就是长期饮食不足,小儿食量太少,经过消化后,肠道中的残渣少,大便减少,奶中糖量不足,可以导致大便干燥。长时间的饮食不足,导致营养不良,使腹肌肠肌瘦弱,张力不足,蠕动无力,导致顽固性便秘。第三个就是肠功能的问题,由于生活和排便不规律,排便反射形成减弱或不形成造成便秘。第四个就是消化道发育的畸形,先天性无肛、先天性巨结肠,遗传代谢性疾病,比如说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都可以导致便秘。
婴幼儿便秘有什么症状
婴幼儿出现便秘的情况应该要引起大人的重视,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会有一些常见的表现,比如排便间隔时间变长,其次大便变得干燥或者发黑,当然还有可能会出现食欲减退或者肚子疼痛等症状,严重的便秘会引起肛裂或者脱肛。
婴幼儿便秘的原因
婴幼儿出现便秘的情况,应该要积极的进行应对,当然应该要知道引起这方面的原因,有可能是母乳不足导致的,有可能是母乳中蛋白质含量过高引起的,还有可能是奶粉不容易消化或者奶粉冲兑不正确引起的。
小儿积食便秘怎么办
小儿积食便秘需要及时的进行调理,可以多喝温水,多吃纤维的食物,也可以通过陈皮调治法或者是常喝谷芽麦芽水进行改善,另外还要注意多加一些运动,这样可以全面的调理孩子的积食便秘,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孩子便秘怎么治
孩子出现了便秘的情况,作为爸爸妈妈可能都十分着急,因为排便不畅对于孩子的生理和心里都会产生影响,严重的甚至还会导致痔疮和肛裂疾病的出现,而针对于孩子便秘的症状需要不同的治疗方式,在这里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01:54
宝宝便秘怎么办
宝宝便秘首先要找原因,如果是喝水少了就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还要培养孩子拉便的习惯,比方说定时定点,每天到点就去上厕所,鼓励他拉便,甚至拉完便马上给个奖励。另外,要护理好孩子的肛门,要不肛裂了孩子老不敢拉便,就越容易便秘。
02:09
怎么预防小孩便秘
预防小孩便秘,需要让孩子多吃菜多喝水,养成好的排便习惯。然后鼓励孩子拉便,可以用奖励诱惑。有些小学生和幼儿园的孩子,不拉便的原因特别简单,换个地方拉不出来,就得回家里拉便,那么就养成他在家拉便的习惯定时定点。此外,不鼓励孩子老用开塞露。
01:41
小儿便秘怎么办
小孩便秘一般指13岁以下的儿童,治疗儿童便秘,最主要还是应以调护为主。儿科主张最好不吃药。要尽量调整饮食结构,使饮食多样化,让孩子多吃水果、蔬菜等富含粗纤维的食品。或到儿科由专职的大夫来掌握用药量,但小孩还是少吃药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