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脑积水产生的原因

发布时间:2019-11-2850622次浏览

脑积水的发病率是非常高的,患上这种疾病以后应该用正确的方式积极治疗,不要让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出现脑积水可能是先天畸形,感染,出血,肿瘤或者是其他一些原因引起的,也会有很多症状,一定要小心。

脑积水这种疾病,患者应该有一定了解,每一个患者出现脑积水的原因不同,可以使用的治疗方法也不一样,这种疾病会出现的症状有很多,会对患者造成很大的伤害,所以需要使用正确的方式好好解决,下面就介绍一下脑脊髓产生的原因。
  脑积水出现和先天畸形有很大关系,应该及早检查,使用正确的方式治疗,也有可能是感染原因造成的,如果胎儿在子宫里面出现感染情况,就会导致脑积水的情况发生,因为这个时候胎儿并没有太多的抵抗能力,就会让这种情况出现。
  脑积水有可能是出血导致的,颅内出血就会让纤维增生,而出现颅内出血会导致吸收不良的情况发生,脑积水也有可能是肿瘤疾病造成的,会堵塞脑脊液循环的任何一个部位,像第四脑室附近或者是脉络丛乳头状瘤。出现脑积水和其他一些因素有关,像遗传因素,代谢疾病,出现严重的维生素a缺乏也是导致脑积水的原因。
  脑积水患者会出现的症状也有很多,像头围增大,这是很常出现的一种表现,在出生不久以后就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和正常的新生儿相比头围要大很多,而且是进行性发展状态,一般在4个月到6个月左右,可能家长才会慢慢的发现问题。
  脑积水也有可能出现颅内高压症状,由于脑积水情况严重,所以颅内压会变得越来越严重,也会让视力减退,甚至导致失明的现象出现,而且到了比较严重的时候,智力会下降,痴呆,痉挛性瘫痪等问题也会出现。
  上面介绍的就是脑积水产生的原因,出现脑积水以后患者应该使用正确的方式积极治疗,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会造成很大的威胁,所以做好预防措施也很重要,等到疾病出现以后再后悔就来不及了。

相关推荐

脑积水能治好吗如何治疗
大部分脑积水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是可以治愈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选择乙酰唑胺或者氨苯蝶啶减少积液分泌和增加机体水分排出,达到治愈脑积水的目的,此种治疗方法适合症状比较轻的患者。如果症状比较严重,需要积极进行手术治疗。其中,手术治疗是脑积水治疗的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是在脑积水早期治疗效果比较明显,如果是中晚期的脑积水患者,手术效果也比较差。另外,引起脑积水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脑积液过度分泌导致的,也有可能是因为颅内感染或者出血引起的,病人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以及恶心呕吐,如果是婴儿脑积水还会伴随头颅增大的现象。
语音时长 01:09

2021-01-26

103416次收听

脑积水有何临床表现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都有听过脑积水疾病,只是由于对脑积水专业知识的缺乏了解,很多时候对脑积水比较容易疏忽。那么,脑积水有何临床表现呢?下面咱们一起了解一下。
脑积水患者如何吃
脑积水患者如何吃?我们越来越注重饮食,注重吃什么,该怎么吃,怎么才能改善健康,对身体更好一点,面这些问题,我们也有了一定的经验,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脑积水患者如何吃?
脑积水能彻底根治吗
脑积水能彻底根治吗?在生活中脑积水患者的情况不一样,治愈的几率也是不一样的,脑积水有很多种的,不同种类的脑积水治疗的方法也是不样的,所以,脑积水如果想彻底根治,就需要患者及时的就医,积极治疗。
患者脑积水后对走路有影响吗
大脑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位,如果大脑受到伤害或患有疾病会严重影响人的健康。而脑积水这种疾病在脑科疾病中非常多见,这种疾病主要是脑部脊液动态平衡受到影响,导致脑部积液吸收出现异常,导致脑部液体增多,这种情况是会影响走路的。
03:03
脑积水的原因
脑积水包括原发性脑积水和继发性脑积水。继发性脑积水主要是各种出血,各种炎症,从而导致脑脊液的循环通路堵塞,或者交通障碍所引起脑积水。通常分为两类,包括交通性的脑积水和非交通性的脑积水。非交通性的脑积水是由于患者颅内有病变,它堵塞脑脊液的循环通路,此时也会导致脑积水。交通性脑积水的原因是因为蛛网膜颗粒的吸收障碍或者因为脑出血以后,由于脑脊液循环通路堵塞或脑脊液吸收能力的下降导致。原发性脑积水的病因是由先天性的发育障碍导致。
脑积水有哪些症状
脑积水通常发生在孩子身上,得了这种病的孩子在生活中时常会有,患有此病的孩子精神不振,总觉得头抬不起来,而且头感觉要比同龄孩子的大,还有些孩子总感觉睁不开眼,眼睛视线不对劲,严重的患者会出现痴呆、眼球飘忽不定、斜视、四肢不正常及没有思考能力。由于孩子的头不断地增大,会变得越来越重孩子还会出现呕吐的症状,较轻时产生经常哭闹不安的情绪。
什么是外伤后脑积水
外伤后脑积水的发病率倒是不高,但是如果有创伤性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率可高达30%左右。创伤后持续昏迷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脑脊液在颅内是循环产生的。由于某种原因,脑脊液生成过多或者循环吸收发生障碍,从而使脑脊液在脑室系统或蛛网膜下腔内淤积,并且不断增长,压力增高,脑室扩大,称为脑积水。脑外伤后发生脑积水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其发病机理主要是外伤后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者脑出裂伤出血后血凝块阻塞中脑水管或者第四脑室出口,使脑脊液循环发生障碍,引起梗阻性脑积水。脑外伤后血性脑脊液、红细胞或者纤维蛋白产物,阻塞蛛网膜下腔,妨碍脑脊液的吸收,引起交通性脑积水。这两种情况都可以引起急性脑积水,并且多发生在伤后两周以内,最快的可发生在3天以内。慢性脑积水发生于伤后两周以上,一般是3到6周内多见,个别会出现更晚一些。这类患者的蛛网膜可出现纤维性变、增厚、室管膜细胞被破坏,以及脑室壁周围的脑血管脱髓鞘现象,结果都会使蛛网膜颗粒吸收脑脊液发生障碍,从而引起脑积水。
语音时长 02:02

2018-12-13

55984次收听

02:13
脑积水能自己吸收吗
脑积水的分类有很多,比如梗阻性脑积水,交通性脑积水,脑外伤导致脑积水、脑出血导致脑积水、脑炎导致脑积水,以及先天性的脑积水等等。对于一些轻度脑积水,比如外伤或者脑出血不是特别严重导致的轻度脑积水,它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是属于静止状态,可能不需要进一步的手术处理,或者其他的处理。但是对于大部分脑积水,还是需要进行手术处理的,因此对于有明显症状的脑积水一定要及时就医,进行相应的专业处理。
脑积水有哪些检查方法
脑积水的检查方法:目前最常用是头颅ct和磁共振这些无创性的检查。颅脑ct和颅脑磁共振的结果最可靠,既可以明确脑积水诊断,又可以进一步了解脑积水的原因、种类、阻塞部位及脑室扩大程度,以便选择适当的治疗措施。头颅B超可用于胎儿脑积水的宫内诊断。
语音时长 01:40

2018-09-29

52642次收听

脑积水术后该注意什么
脑积水术后注意事项:1.脑囊虫致梗阻性脑积水需到内科治疗。2.三个月后复查脑核磁共振。3.每次调整完泵压力后需记住阀门压力值。4.涉及头颈、腹腔手术时要提前跟医生说明分流术下管部位。5.勿使引流管经过地方发生外伤。6.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及时与医生联系。
语音时长 02:25

2018-09-29

59296次收听

脑积水手术后注意事项
脑积水的手术以后,首先要观察孩子的一般情况;精神状态;饮食状态,如能不能吃东西,吃东西吐不吐;体温情况,如有没有发烧;有没有癫痫复发,有没有四肢活动的障碍;另外还要关注伤口有没有感染,有没有红肿,这会直接影响到预后。如果发现有异常,要及时找出原因进行针对性的治疗,避免损伤加重。
语音时长 00:47

2018-09-21

56677次收听

01:27
脑积水的危害
脑积水的危害主要是破坏大脑的功能。脑积水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会产生智力问题,众所周知大脑是人体掌管智力的主要器官,但是如果大脑产生了病变,出现脑积水,则有可能会对智力产生不良的影响,可以引起智力障碍、智力降低、痴呆等等情况的发生;其次是运动问题,脑积水有可能会引起一些肢体的运动障碍,比如脑瘫的症状,四肢活动不良,不能走路,不能拿东西,自理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再次是癫痫,长期的癫痫需要吃药,甚至还需要做手术来进行治疗;也可以引起听力障碍;此外,脑积水还可以引起视力的障碍,比如双眼的失明,听力的下降等等。所以,有关于脑积水的危害主要就是体现在这几个方面,患者一定要引起注意。
01:30
脑积水抽搐怎么办
如果脑积水患者出现抽搐的表现,首先就需要区分导致患者发生抽搐的原因。脑积水患者抽搐的原因,可能是脑积水加重导致,也可能是脑积水手术之后出现的并发症,导致患者出现抽搐的症状。所以,针对这个情况,需要进行影像学的一些相关的检查,比如需要复查CT或者是复查核磁共振。而且需要看患者是否正在发烧,是否出现合并感染的情况等等。如果患者发生抽搐,就需要进行止抽的治疗。止抽的治疗,一般可以包括静脉用一些止抽药物;也包括给患者进行吸氧治疗,以避免脑缺氧的发生;而且也需要注意避免患者的二次损伤,比如坠床,患者在抽搐的时候,可能会出现突然坠地的情况,这种情况会造成患者其他部位的损伤。脑积水患者出现抽搐主要是这几个方面。
01:35
脑积水有什么后遗症
脑积水的后遗症,主要包括智力障碍、肢体运动障碍、癫痫发作、视力或听力障碍这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脑积水患者可能会出现智力障碍的后遗症。需要观察脑积水患者,有没有出现智力的减退。一般,智力的倒退,简单来说就是痴呆。第二个方面,可以观察脑积水患者,有没有出现肢体运动障碍的后遗症,比如脑瘫的表现,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肢体活动不好、不能自理,患者可能会出现不能走路以及不能拿东西等等的情况。第三个方面,有些脑积水患者,可能会出现癫痫发作的表现,比如长时间的抽风,反复的抽风等等。如果患者出现癫痫的症状,就需要口服抗癫痫药物,进行长期的治疗。第四个方面,有没有视力的障碍,看不见东西甚至失明;有没有听力的障碍,比如失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