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缺铁性贫血怎么补
儿童缺铁性贫血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铁剂、治疗原发病、改善吸收功能、定期监测等方式改善。儿童缺铁性贫血通常由铁摄入不足、吸收障碍、需求增加、慢性失血、遗传性疾病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
增加富含铁的食物摄入有助于改善缺铁性贫血。动物肝脏、红肉、蛋黄等富含血红素铁,吸收率较高。菠菜、黑木耳、红枣等植物性食物含非血红素铁,可与维生素C同食促进吸收。避免与牛奶、浓茶同服影响铁吸收。家长需注意膳食均衡,避免儿童挑食偏食。
2、补充铁剂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铁剂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有效方法。常用药物包括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葡萄糖酸亚铁糖浆、富马酸亚铁颗粒等。铁剂可能引起胃肠不适,建议餐后服用。用药期间需定期复查血常规,避免铁过量。家长应遵医嘱规范用药,不可自行增减剂量。
3、治疗原发病
针对引起缺铁性贫血的疾病进行治疗是关键措施。消化道出血、寄生虫感染、慢性炎症等疾病都可能导致铁丢失过多。需通过粪便潜血试验、寄生虫检查等明确病因。治疗原发病后贫血症状可逐渐改善。家长发现儿童长期贫血应及时就医排查病因。
4、改善吸收功能
增强胃肠功能有助于提高铁的吸收利用率。可适当食用山楂、陈皮等促进消化的食物。维生素C可帮助铁的吸收,可多食用柑橘类水果。避免与钙剂、抗酸药同服影响铁吸收。对于胃肠功能较差的儿童,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
5、定期监测
定期检查血红蛋白和血清铁蛋白水平可评估治疗效果。轻度贫血每1-2个月复查一次,中重度贫血需更频繁监测。治疗有效时网织红细胞会先上升,随后血红蛋白逐渐恢复正常。家长需记录儿童症状变化,及时向医生反馈治疗效果。
儿童缺铁性贫血的日常护理需注意保持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适当增加户外活动,但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缺氧症状。注意饮食卫生,预防肠道感染影响铁吸收。烹饪时可使用铁锅增加食物中铁含量。定期进行生长发育评估,及时发现并纠正营养缺乏。若出现面色苍白、乏力加重等情况应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