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抗磷脂综合征
抗磷脂综合征是一种以反复动静脉血栓形成、病态妊娠和抗磷脂抗体持续阳性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主要表现为血栓形成倾向、血小板减少、习惯性流产等症状,可能与遗传因素、感染、药物等因素有关。抗磷脂综合征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类,继发性常伴随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其他自身免疫疾病。
1、血栓形成
抗磷脂综合征患者血液中异常的抗磷脂抗体可激活血管内皮细胞和血小板,导致动静脉血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可能引发肿胀疼痛,脑动脉血栓可能导致中风。血栓形成后需长期抗凝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华法林钠片、利伐沙班片等,需定期监测凝血功能。
2、妊娠并发症
胎盘血管血栓形成可导致反复流产、胎儿生长受限或子痫前期。抗磷脂抗体会干扰滋养细胞功能,影响胎盘形成。妊娠期需联合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和阿司匹林肠溶片,同时密切监测胎儿发育情况。
3、血小板减少
抗磷脂抗体与血小板膜磷脂结合后,可加速血小板破坏引起轻度至中度减少。患者可能出现皮肤瘀斑、鼻出血等症状。严重时需使用糖皮质激素如醋酸泼尼松片,或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片。
4、神经系统表现
脑部小血管血栓可能导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认知功能障碍。部分患者出现偏头痛、癫痫样发作。需进行头颅MRI检查,急性期可用注射用阿替普酶溶栓,慢性期需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硫酸氢氯吡格雷片。
5、皮肤病变
四肢末端可能出现网状青斑、皮肤溃疡等血管炎表现。这与微循环障碍有关,寒冷环境下症状加重。需注意肢体保暖,严重溃疡可使用贝前列素钠片改善微循环,局部涂抹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
抗磷脂综合征患者应避免吸烟、长期制动等血栓诱发因素,女性患者妊娠前需进行风险评估。日常饮食宜清淡,限制高脂食物,适量补充维生素E和欧米伽3脂肪酸。定期复查抗磷脂抗体水平和凝血功能,出现新发头痛、胸痛或肢体肿胀需立即就医。保持适度运动如散步、游泳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但应避免剧烈对抗性运动以防外伤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