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炎的护理措施
小儿肠炎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水分、保持卫生、观察症状、遵医嘱用药等方式护理。小儿肠炎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饮食不当、气候变化、免疫力低下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
小儿肠炎发作期间需减少高糖、高脂及难消化食物的摄入,母乳喂养婴儿可继续哺乳但适当减少单次喂养量。已添加辅食的患儿可选择米汤、稀粥、苹果泥等低渣食物,症状缓解后逐步恢复常规饮食。避免强迫进食或短时间内大量进食,防止加重胃肠负担。
2、补充水分
腹泻呕吐易导致脱水,需少量多次补充口服补液盐或淡盐水。每次呕吐或排便后补充50-100毫升液体,婴幼儿可用滴管或小勺喂服。观察排尿量和口腔湿润度,若出现尿量减少、哭时无泪等脱水表现需及时就医。
3、保持卫生
接触患儿前后需用肥皂洗手,粪便污染物需用含氯消毒剂处理。婴幼儿及时更换尿布并清洁臀部,避免使用刺激性湿巾。患儿餐具、毛巾需单独清洗消毒,居室保持通风,防止交叉感染。
4、观察症状
每日记录排便次数、性状及伴随症状,测量体温至少3次。若出现血便、持续高热、嗜睡、眼窝凹陷等表现,或腹泻超过3天未缓解,应立即就医。呕吐严重无法进食或出现抽搐等危急症状时需急诊处理。
5、遵医嘱用药
细菌性肠炎需按疗程使用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肟颗粒等抗生素。蒙脱石散可保护肠黏膜,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能调节肠道菌群。禁止自行使用止泻药,发热超过38.5℃可遵医嘱服用布洛芬混悬液。
护理期间需保持患儿安静休息,避免剧烈活动。恢复期饮食应从流质逐步过渡到半流质,2-3天后尝试软烂面条、蒸蛋等低纤维食物。注意腹部保暖,气候变化时及时增减衣物。定期对玩具、门把手等高频接触物品消毒,家庭成员出现腹泻症状需隔离。疫苗接种可预防轮状病毒等特定病原体感染,建议咨询医生完善免疫计划。
相关推荐
03:09
03:26
02:37
02:43
03:07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小儿肠炎是怎样引起的
- 2 小儿肠炎是怎么引起的
- 3 什么是小儿肠炎
- 4 小儿肠炎怎么引起的
- 5 如何预防小儿肠炎
- 6 小儿肠炎怎么办
- 7 小儿肠炎有哪些危害
- 8 小儿肠炎怎样护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