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什么是心阳虚

70410次浏览

阳虚是指心脏阳气不足导致的功能衰退,主要表现为心悸、气短、畏寒肢冷等症状。心阳虚可能与先天禀赋不足、久病体虚、过度劳累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胸闷、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

1、先天禀赋不足

部分人群因先天体质较弱,心脏阳气生成不足,容易引发心阳虚。这类人群可能从小体质较差,容易疲劳,稍微活动后即感心悸气短。日常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可适当食用温补食物如羊肉、桂圆等,但需避免过度进补。

2、久病体虚

长期患有慢性疾病可能导致气血耗伤,进而损伤心脏阳气。这类患者通常病程较长,伴有消瘦、精神不振等症状。治疗上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参附注射液、生脉饮等中成药,同时配合饮食调理,逐步恢复正气。

3、过度劳累

长期超负荷工作或精神压力过大可能损耗心阳。这类人群常见于工作强度大的职业,表现为工作后极度疲惫、夜间失眠多梦。建议调整作息,保证充足睡眠,可遵医嘱使用柏子养心丸辅助调理。

4、年老体衰

随着年龄增长,人体阳气自然衰退,心脏功能随之减弱。老年人多见活动后心慌、下肢浮肿等症状。日常可进行温和锻炼如太极拳,饮食上适当增加山药、红枣等健脾益气的食物。

5、寒邪侵袭

长期受寒或居住环境阴冷可能损伤心阳。这类患者多有怕冷、四肢不温等表现,冬季症状加重。应注意防寒保暖,居住环境保持适宜温度,可遵医嘱使用桂枝甘草汤等温阳方剂。

心阳虚患者日常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居住环境宜温暖干燥。饮食上可适量食用温性食物如生姜、大枣、核桃等,忌食生冷寒凉之品。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可选择八段锦、太极拳等温和运动方式。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在中医师指导下进行调理,不可自行滥用温补药物。

相关推荐

气色不好或许是心阳虚惹的祸
气色不好可能与心阳虚有关。心阳虚是中医术语,指心脏阳气不足,通常表现为面色苍白、畏寒肢冷、心悸气短等症状。心阳虚可能由长期劳累、情绪抑郁、年老体弱等因素引起,可通过温补心阳、调整生活方式等方式改善。
心阳虚的人有什么表现
心阳虚主要表现为心悸气短、畏寒肢冷、胸闷胸痛、面色苍白、神疲乏力等症状。心阳虚多由阳气不足、气血运行不畅引起,可能涉及慢性疲劳、久病体虚、寒邪侵袭等因素。
心阳虚的饮食原则
心阳虚患者饮食应以温补心阳、健脾益气为主,可适量食用羊肉、桂圆、生姜、山药、红枣等食物,避免生冷寒凉之品。
立夏,振肘抱膝养心阳
立夏时节振肘抱膝有助于养护心阳,可通过调整呼吸节奏、配合穴位按摩、适度运动等方式实现。心阳不足可能与气血亏虚、寒邪侵袭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心悸、畏寒等症状。
心阳虚手脚冰凉用醋泡生姜
心阳虚手脚冰凉可以适量用醋泡生姜辅助调理。醋泡生姜具有温阳散寒作用,可能有助于改善心阳虚导致的手脚冰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