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疗小儿肾炎
小儿肾炎可通过调整饮食、控制感染、药物治疗、卧床休息、定期复查等方式治疗。小儿肾炎通常由链球菌感染、遗传因素、免疫功能异常、环境刺激、代谢紊乱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
患儿需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食盐量控制在1-2克,避免腌制食品。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如鸡蛋清、脱脂牛奶,每日蛋白摄入量为0.8-1克/公斤体重。急性期应限制水分摄入,保持出入量平衡,可选用低钾蔬菜如冬瓜、黄瓜等。
2、控制感染
针对链球菌感染需彻底清除病灶,常用青霉素V钾片或阿莫西林颗粒进行10天规范治疗。合并扁桃体炎时可考虑扁桃体切除术。日常需保持口腔清洁,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注意保暖防寒。
3、药物治疗
水肿明显者可遵医嘱使用呋塞米片利尿,血压升高时选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或卡托普利片。严重病例需短期应用泼尼松片,合并感染时联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用药期间需监测电解质和肾功能变化。
4、卧床休息
急性期应绝对卧床2-4周,待肉眼血尿消失、水肿减退后可逐步恢复活动。三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恢复期可进行散步等轻度活动。睡眠时间保证10小时以上,午休1小时有助于病情恢复。
5、定期复查
出院后每周复查尿常规,每月检测肾功能和血压。持续监测至尿蛋白转阴后3个月,之后每3-6个月随访1次。重点观察晨起眼睑水肿、尿量变化等症状,发现异常及时复诊。
患儿日常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疲劳。注意会阴部清洁,预防尿路感染。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可适量食用山药、薏苡仁等健脾利湿食材。恢复期可进行八段锦等柔和运动,但需避免游泳等接触冷水活动。家长需记录每日尿量和血压变化,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增减药量。若出现头痛、视物模糊等高血压危象表现,应立即就医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