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肾炎如何护理
小儿肾炎可通过调整饮食、控制液体摄入、预防感染、监测症状变化、定期复查等方式护理。小儿肾炎通常由链球菌感染、遗传因素、免疫功能异常、环境刺激、代谢紊乱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
患儿需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食盐量控制在1-2克以内,避免腌制食品及加工食品。蛋白质摄入以优质蛋白为主,如鸡蛋清、瘦肉等,每日每公斤体重不超过1克。急性期可暂时减少钾含量高的食物如香蕉、橙子等,防止高钾血症。同时保证足够热量供给,可选择米粥、面条等易消化主食。
2、控制液体摄入
水肿明显时需严格记录24小时出入量,液体摄入量为前一日尿量加500毫升。使用有刻度的水杯定量饮水,避免汤类、果汁等隐性液体摄入。每日晨起空腹测量体重,体重增长超过2%需及时就医。排尿困难者可尝试热敷下腹部促进排尿。
3、预防感染
保持居室通风,每日紫外线消毒30分钟。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外出佩戴口罩。注意口腔清洁,进食后使用生理盐水漱口。皮肤瘙痒者修剪指甲,防止抓破皮肤引发感染。出现发热、咽痛等感染征兆时需立即检测尿常规。
4、监测症状变化
每日晨起观察眼睑及下肢水肿程度,用软尺测量腿围并记录。注意尿液颜色及泡沫情况,出现洗肉水样尿或持续泡沫尿需留样送检。定时测量血压,学龄儿童血压超过120/80mmHg应警惕高血压脑病。夜间睡眠时注意有无呼吸急促等心衰表现。
5、定期复查
急性期每周复查尿常规和肾功能,稳定后每月随访1次。复查前3天需保持正常饮食,避免剧烈运动干扰检查结果。长期服用激素的患儿需按时监测血糖、骨密度。疫苗接种需在医生指导下推迟或调整方案,痊愈后半年可补种灭活疫苗。
护理期间需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每2小时协助翻身预防压疮。衣物选择纯棉材质,避免化纤织物刺激皮肤。恢复期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活动,避免篮球、足球等对抗性运动。心理上多给予鼓励,通过绘本、玩具缓解患儿焦虑情绪。若出现头痛呕吐、尿量骤减或意识改变等危重症状,须立即急诊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