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糖尿病引起的皮肤瘙痒怎么办

56791次浏览

糖尿病的发作可能会导致人的身体出现皮肤瘙痒的症状,面对该状况,首先需要病人在日常生活当中做好皮肤护理,而且不能够随便搔抓皮肤,不然可能会出现感染的状况。必要的时候可以接受药物治疗来缓解病情,同时要避免皮肤受到不良刺激,不然可能会导致瘙痒的感觉更加严重。

糖尿病发作所引起的皮肤瘙痒属于一种较为正常的反应,也属于并发症的一种。这主要是因为人体内血糖过高就会导致皮肤表面的微血管受到一定程度的刺激,从而导致皮肤表面出现一系列的病变反应。面对这种情况,病人应该及时去医院接受治疗,那糖尿病引起的皮肤瘙痒怎么办呢?
  一、做好皮肤护理
  因为糖尿病的发作而出现皮肤瘙痒症状的人,在日常生活当中应该做好皮肤护理,要长期保养好自己的皮肤,这样能够有效缓解瘙痒的症状。这不光需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做好皮肤的保湿工作,同时还要做好相关的清洁工作,要时刻保证皮肤当中的水分充足。
  二、不要搔抓
  当皮肤出现瘙痒感觉以后千万不要反复搔抓,因为反复搔抓可能会导致皮肤出现破损的状况,严重者则可能会出现感染的现象。而且糖尿病的发作本身就会导致人体的免疫能力和抵抗能力下降,就更加容易被各种病菌或者细菌感染了,感染之后所引发的皮肤损伤会更加严重,愈合起来也会比较困难。
  三、药物疗法
  针对糖尿病所导致的皮肤瘙痒病症可以考虑使用药物来达到不错的治疗效果,一般是应用降糖药物或者是胰岛素来控制体内的血糖水平,这样就能够有效缓解身体所出现的瘙痒感觉。较为常见的降糖药物主要有二甲双胍以及磺脲类药物等。如果降糖类药物治疗无效的话,就可以考虑应用胰岛素。
  四、避免不良刺激
  当病人的身体因为糖尿病的出现而存在着皮肤瘙痒感觉的时候,应该尽量避免自己的皮肤再度出现不良刺激,比如说进食辛辣类食物以及化纤内衣摩擦等。

相关推荐

糖尿病相关皮肤病
糖尿病相关皮肤病主要包括糖尿病性皮肤病变、糖尿病性大疱病、糖尿病性皮肤感染、糖尿病性皮肤瘙痒症和糖尿病性皮肤溃疡。这些皮肤病通常与血糖控制不佳、微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和免疫功能下降等因素有关,建议糖尿病患者定期监测血糖并做好皮肤护理。
针灸放血的好处和坏处有哪些
针灸放血有好处,所以临床上,这种治疗方法一直在沿用。针灸放血都是用三棱针,在经络的循行部位或者是在特定的穴位上,刺破皮肤放血。临床上主要是用于气滞血瘀的实症,也就是临床患者的身体比较壮实,筋骨强健,身体以疼痛症状为主要表现,包括头痛、关节疼痛、肌肉、骨骼的疼痛等。如果是出现气滞血瘀的疼痛的时候,多数都采取针灸、放血的治疗方法。通过放血以后去除体内的淤血,恢复体内血脉、经络的气血运行状态,能够达到阴阳平衡,能够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是好处。如果放血不当,出血过多就会造成气血的损伤,由身体的实症变成了虚症,如果是虚症,身体能变得更虚,因此放血也是有坏处的。另外放血的时候,也要注意严格的消毒,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或者特殊的人群,比如对于糖尿病的人群,或者甲状腺机能减退的人群,本身抵抗力也比较低或者孕妇,抵抗力低的人群,放血一定要注意严格的消毒,保护好刺破皮肤的伤口,以免引起来感染。不但要注意局部皮肤的感染,同时也要预防菌血症等严重的感染。
语音时长 02:19

2021-11-05

64101次收听

降血糖需要吃什么药
降血糖吃药,目前从国内的治疗来说,降糖西药有八大类,不同种类之间可以联合应用,其中包括首先是双胍类、二甲双胍。第二,其次,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等的药物。第三,TZDs,是常说的胰岛素增敏剂,还有胰岛素的促泌剂,包括磺脲类和非磺脲类的药物。还有就是新的,比如DPP-4抑制剂、二肽基酶的抑制剂,还有就是SGLT-2的抑制,糖从肾脏回吸收的这些药物。注射包括有胰岛素,还有就是肠促胰岛素的分泌剂、GLPY等的药物。西药包括八大类的药,还有中药,中药也有辅助的降糖作用,具体吃哪一种药或怎么选择,需要大家及时的到医院去就诊,明确诊断以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肝肾功能、身高、体重等,是否有肥胖选择的药物是不一样的,而不是某种的药物贵,或者是某个药物的降糖作用强,就选择哪种药物。因为具体的用药需要在专业的内分泌医生指导下,或者糖尿病专科医生,指导下来进行用药,而不是自行买药来解决。
语音时长 02:09

2021-11-05

77188次收听

03:31
胰岛素注射副作用
胰岛素作为治疗糖尿病常用的降糖药物,副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低血糖,这是胰岛素使用之后,最容易出现的副作用。低血糖典型的症状包括,饥饿、心慌、出汗,或者不典型表现为乏力、头晕,严重的情况下可以导致昏迷,甚至危及生命。第二方面就是过敏反应,少数病人有过敏反应,当然极个别的现象也有像过敏性休克。第三就是皮下脂肪萎缩,或者是增生。第四胰岛素性水肿,对症处理或者大部分患者能自行缓解。第五就是屈光失常。第六体重增加。
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分期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后期常见的并发症,一般分为四期,每期各有其不同的症状特点。了解每一期的特点可以即使跟进治疗,防止病情恶化。
小儿糖尿病怎么治
小儿糖尿病的治疗方法,首先就是住院治疗,需要接受胰岛素治疗以及根据医生开具的食谱来辅助饮食治疗;其次是胰岛素的用法,必须遵照医嘱来进行处理,切莫自己擅作主张;最后,还要还需要坚持参加一定量的体育锻炼。
有糖尿病的人吃什么水果好
有糖尿病的人只要吃含糖量低的水果就可以,比如火龙果,苹果,橘子,木瓜,西瓜等水果,含糖量都是相对较低的。这些水果适合糖尿病患者吃,不过虽然它们的含糖量低,但是一次也不能吃的太多,而且不要经常吃。不然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是有很大影响的。
糖尿病ED需要检查什么
糖尿病ED给很多人带来了困扰,一旦有这种问题出现,为了避免病情的进一步发展,都要及时进行检查治疗。可以进行血液方面的检查,查一下血脂,血压,血糖等情况。还可以通过实验室检查检测海绵体部位的神经情况。
糖尿病该怎么治疗
糖尿病的治疗从教育、饮食、运动、药物、血糖监测五个方面进行综合治疗。一、糖尿病的教育。患者要学习糖尿病有关知识,逐步改掉以前不良生活习惯,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糖尿病教育,能够帮助患者全面认识糖尿病,帮助患者学会如何控制饮食、如何锻炼、如何用药、如何应对低血糖反应、如何应对急慢性并发症等。二、饮食治疗。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措施,无论病情轻重,无论使用何种药物治疗,均应长期坚持饮食治疗。三、运动治疗也是糖尿病的一项重要的基本治疗措施,要求糖尿病患者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利于病情控制。四、药物治疗。口服降糖药与胰岛素,是指饮食和运动治疗基础上选用合适的治疗药物,使血糖维持在基本正常水平,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五、血糖监测。监测血糖需要技巧,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的患者,应根据病情及时定期监测血糖。
语音时长 01:31

2019-12-31

67583次收听

02:29
糖尿病早期的症状
糖尿病拥有较高的发病率,并且并发症较多,会导致病人生活质量下降,甚至会带来致死致残风险的增加。所以在糖尿病的整个诊疗过程中,早期识别、早期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必不可少。糖尿病,在经典的概念中,一般是三多一少的症状。三多包括多饮、多尿、多食。一少包括体重下降。现在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增加,以及人们对于糖尿病筛查意识的增强,很多病人并没有出现明显的症状,甚至会有患者仅出现糖尿病的并发症,包括糖尿病眼底问题、视力下降、糖尿病肾病、水肿或者蛋白尿等。
糖尿病哪些食物不可以吃
糖尿病患者,其实主要是控制饮食的总量,一天总的热量要控制。从这一点来看的,其实没有限制种类,主要是控制总的热卡就可以。没有不能吃的食物。但在血糖过高的情况下,有些食物确实会引起血糖的波动,升血糖很快,所以建议少吃或者是暂时不吃。比如含糖量比较高的一些水果,热量比较高的,如糖果、汽水、蜜饯、或者是蜂蜜等,还有一些甜点都应该少吃。另外就是淀粉类的含高的食物要限制总量,如土豆、玉米、番茄等等,还有一些年糕或者是月饼,这些都需要尽量的控制容量。另外要减少太咸、太油食物,比如油炸、油煎、高油脂类的食物、肥肉、猪皮或者核桃、花生等等,这些含油脂较高,吃后会血糖波动很大,短时间内可能会引起血糖的升高。所以油炸的、甜的、太油、太咸的这类事物,尽量减少。
语音时长 01:49

2019-11-27

59383次收听

02:45
糖尿病要一直吃药吗
糖尿病是否需要一直吃药,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如果是因为胰岛素缺乏导致的1型糖尿病,需要终身用胰岛素治疗。有一部分患者在2型糖尿病早期胰岛功能正常,可以不吃药,先通过饮食、运动和自我管理的办法控制血糖。如果控制效果达标,就可以一直坚持这种非药物的疗法。如果控制效果不佳,或胰岛功能受损,就需要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对于2型糖尿病不需要一直服药的患者,日常的自我健康管理和饮食、运动疗法一定要长期坚持,也要定期监测血糖,否则血糖还会升高。
妊娠糖尿病对胎儿的影响
妊娠糖尿病指妇女妊娠以后发现高血糖,对胎儿的影响很大。可能引起胎停育这些情况,出现巨大儿。巨大儿往往本身就潜伏着他可能将来更容易得糖尿病,更容易发生糖尿病的多种并发症,妊娠高血糖一定要及时治疗,有时候经常需要用胰岛素或者口服降糖药,但最推荐的还是胰岛素治疗。只有把血糖控制到正常,才能把妊娠糖尿病高血糖对胎儿的影响控制到最小,将来就不会出现巨大儿的情况,一方面有利于他的身体发育,另一方面对他出生以后成长过程当中不得糖尿病也有好处。
语音时长 01:51

2019-06-14

57649次收听

01:44
为什么会低血糖
如果非糖尿病人出现了低血糖,有能是身体里产生了一种胰岛素瘤,是指胰腺中分泌胰岛素的细胞发生了肿瘤,就会产生低血糖,而产生低血糖更多情况是糖尿病人错误地使用了降糖药物,引起了血糖降低。正常人的胰岛素分泌和血糖高低几乎平行,血糖升高,胰岛素分泌会增多,血糖降低,胰岛素分泌会减少,如果糖尿病人使用了药物,导致了血糖小于3点9mmol/L,就认为是低血糖,要特别关注降糖药物是否有低血糖的不良反应。
01:31
怎样降血糖
血糖的管理和控制,需要医生和患者双方良好的互动,才能更好地完成降血糖的目标。第一,患者首先应该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反思自己的饮食运动是否符合科学。如果患者吃的太多或者运动太少,就应该适量控制饮食,再进行运动、锻炼,配合药物治疗才能够控制血糖。第二,医生应该根据每个患者的胰岛功能、糖尿病的病程、年龄、患者的血糖情况、经济状况等,选择一个适合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案,才能够把他们的血糖控制的更好。所以血糖的控制需要医生和患者共同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