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盆底检查怎么做
产后盆底检查主要通过临床评估、仪器检测和功能测试三种方式进行,具体包括会阴肌力测试、盆底超声、尿流动力学检查等项目。
1、临床评估
医生会进行会阴肌力测试,采用指检法评估盆底肌肉收缩强度和持续时间。同时观察会阴体完整性,检查是否存在陈旧性裂伤或瘢痕愈合不良。部分情况下会配合咳嗽试验,判断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概率。
2、盆底超声
经会阴或经阴道超声能清晰显示膀胱颈移动度、直肠膨出程度等解剖学改变。三维超声可重建盆膈裂孔面积,量化评估盆腔器官脱垂分级。检查前需排空膀胱,采取截石位配合探头放置。
3、尿流动力学
通过尿流率测定和膀胱压力容积测量,客观评估储尿期与排尿期功能。包含静态尿道压力描记、腹压漏尿点压力测定等子项目,能鉴别压力性尿失禁与急迫性尿失禁。检查时需按医嘱饮水并保留适当尿量。
4、肌电图检查
采用表面电极或针电极记录盆底肌电活动,检测神经肌肉协调性。包含静息电位、最大自主收缩电位等参数,可发现潜在的去神经化改变。检查前需清洁会阴皮肤,避免使用润肤产品影响导电性。
5、问卷调查
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问卷和盆底功能障碍量表能系统评估症状严重程度。包含排尿日记记录、性生活影响等维度,为制定个体化康复方案提供依据。填写时需如实反映近三个月症状频率。
建议产后6-8周进行首次盆底功能评估,哺乳期女性需告知医生当前激素状态。检查前24小时避免阴道用药或灌洗,穿着宽松衣物便于检查。日常可进行凯格尔运动增强肌力,控制咖啡因摄入减少膀胱刺激,出现持续漏尿或下坠感应及时复诊。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