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新生儿屁股纹不对称是怎么回事

63484次浏览

新生儿屁股纹不对称可能与髋关节发育不良、肌肉发育不均衡、皮下脂肪分布不均等因素有关。髋关节发育不良是婴幼儿常见的骨骼发育异常,早期干预有助于改善预后。

1、髋关节发育不良

髋关节发育不良可能导致双侧臀纹不对称,通常表现为大腿皮纹数量不等、双腿长度不一致。可通过超声检查确诊,6月龄前使用Pavlik吊带矫正,超过6月龄可能需石膏固定或手术。家长需定期观察婴儿双腿活动度,避免捆绑下肢影响髋关节自然发育。

2、肌肉发育不均衡

新生儿臀肌或下肢肌群发育差异会造成暂时性皮纹不对称,多与胎儿宫内体位受限有关。表现为单侧臀部肌肉较松弛,但髋关节活动正常。可通过每日3-5次被动操帮助肌肉平衡发展,重点进行髋关节外展训练,持续2-3个月多数可自行改善。

3、皮下脂肪分布异常

生理性脂肪堆积不均常见于肥胖新生儿,臀部及大腿脂肪褶皱呈现不对称分布。需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间擦疹,每日抚触时用掌心轻柔按摩脂肪较厚侧,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随着婴儿活动量增加,脂肪分布差异多在1岁后逐渐消失。

4、脊柱侧弯早期表现

先天性脊柱畸形可能导致代偿性臀纹不对称,常伴随肩胛骨不等高、躯干倾斜。需通过脊柱全长X线检查确诊,轻度可通过康复训练改善,重度需支具矫正。家长给婴儿换尿布时应注意观察背部是否出现异常弯曲。

5、神经系统病变

脊髓栓系综合征等神经系统疾病可能引起下肢肌张力异常,导致臀部形态不对称。多伴有下肢活动障碍、大小便异常等症状。需进行脊髓MRI检查,确诊后需神经外科手术松解栓系,术后配合康复训练恢复功能。

建议家长每日给婴儿做抚触时系统检查双侧臀纹,记录不对称程度变化。6月龄前是髋关节筛查黄金期,发现异常应及时进行超声检查。保持正确抱姿避免蛙式位压迫髋关节,选择宽松尿布防止下肢活动受限。母乳喂养期间母亲需保证充足钙质摄入,促进婴儿骨骼健康发育。若伴随下肢活动受限、关节弹响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相关推荐

01:07
新生儿体温升高怎么处理
新生儿体温升高,一定不要盲目的服用药物,或者是猜测病情,很可能会对新生儿的身体有危害。体温高时,请确认是否是给婴儿穿的太多,或室内温度太高。若不是以上原因,通过物理的方式来进行降温,例如用温毛巾来擦拭全身,用温水给婴儿沐浴,沐浴后也不退烧,需到儿科接受医生检查。
01:23
新生儿哭闹代表什么
哭是婴儿来到这个世界之后的,一种独有的表达方式,在这个世界上,很多的婴儿刚出生的时候,那声音是非常的嘹亮的。但是也有一些新生儿出生的时候,声音是很小的,所以这个时候很多的人,对于婴儿的啼哭,产生了一种疑问,啼哭意味着什么婴儿用哭声来表达需求。通常婴儿哭的原因有,肚子饿时、尿湿时、身体不适时,太热时或想被抱时等。婴儿哭时是建立信赖感的最好时机,因此婴儿哭时应给予及时的安抚,以增强宝宝的信赖感和安全感。
01:32
新生儿居家怎样喂奶
宝宝出生以后,面临的首要大事,就是正确的给宝宝喂奶。给宝宝喂奶除了姿势要正确以外,喂奶的过程中,还要观察宝宝的吃奶状态,如果奶水太多,孩子吃奶的速度跟不上,就会呛奶,这个时候要把宝宝的嘴,从乳头上移开,然后重新再喂奶。与按时间给婴儿喂奶相比,婴儿感到饥饿时喂奶更佳。为了预防喂奶后呕吐,喂奶后需要让婴儿打嗝,使婴儿的身体右侧卧为佳,婴儿呕吐时,将婴儿侧身可预防吐物进入呼吸道。婴儿的胃、括约肌功能不成熟,调节能力不完全,婴儿喂奶后呕吐是正常的,但是如果持续呕吐,最好接受医生的检查。
宝宝摇头是怎么回事
宝宝摇头一般是身体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但伴有其他症状时,需仔细鉴别。宝宝一般从4~5月开始出现摇头现象,有专家认为,这是一种正常现象,是宝宝神经系统,特别是前庭平衡系统发育的一种表现。另外,宝宝摇头可能是情绪的一种表达,如开心、不满,特别是较大一些的宝宝,会随着音乐摇头晃脑。对于上述情况,应注意对宝宝的看护,防止因过度摇头导致身体损伤。除此之外,应注意宝宝是否有不舒服或疾病出现。如穿着过多,引起宝宝出汗,或想解大便,耳朵不适,都有可能引起宝宝摇头、哭闹,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如果未及时补充维生素D,出现缺钙症状,也会引起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而出现摇头现象。患儿还可出现夜间睡觉不踏实,头部反复与枕头摩擦,出现“枕秃”等表现。因此,宝宝摇头,如伴有其他症状,家长不能判断时,建议及时就医,以免贻误病情。
语音时长 01:23

2022-07-28

13250次收听

宝宝为什么干呕
宝宝干呕即恶心但没有胃内容物吐出,主要由于进食不当、腹部受凉胀气、患病等原因引起。宝宝干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1.吞入过多空气或者一次吃得太多:吞入空气过多主要是喂奶的姿势不正确,使宝宝吞咽了空气,或者哭闹时喂奶;如果一次吃奶或辅食太多,宝宝的胃不舒服,会出现干呕。2.腹部受凉而胀气,没有食欲,喂奶或喂饭时会干呕。3.宝宝患病:如咽喉部炎症、急性胃肠炎、胃食管反流、支气管炎或肺炎,或者宝宝有先天性消化道发育异常,宝宝都可能出现干呕。但这种情况往往会伴有一些其他症状。如果注意观察不难分辨。如果宝宝经常干呕,通过调整喂奶姿势、少量多次喂辅食,或者按摩腹部,都没能解决问题,要带宝宝到医院检查一下。如果宝宝干呕的同时还伴有其他症状,如发热、咳嗽、腹泻、吃奶时哭闹,或精神不好,也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语音时长 01:29

2022-07-28

14518次收听

2个月的婴儿吓到怎么办
2个月的婴儿吓到可以多安抚一下宝宝的情绪,能够有效的缓解孩子的不适症状。由于孩子比较小,接触到的东西比较少,比较容易受到惊吓。受到惊吓之后还是会产生比较严重的哭闹、睡觉不安稳症状,平时可以拍打一下孩子的后背或者轻抚孩子的身体,能够缓解受惊症状,时间长之后就会逐渐恢复。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适应能力越来越强,因此后期受到惊吓的可能性相对来说比较小。平时还需要保持好的睡眠环境,最好不要过于嘈杂,以免影响孩子的睡眠。
语音时长 01:08

2021-05-28

86848次收听

新生儿大便有泡沫怎么回事
新生儿大便有泡沫可能是消化不太好、腹部着凉引起的。新生儿的大便有泡沫在临床上也是比较常见的。引起新生儿大便泡沫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消化不太好,可能孩子吃的多,消化不好,或者是母乳中含有其它成分,母亲饮食里高脂肪的、高蛋白的食物比较多,就会造成新生儿消化不良的问题。二、腹部着凉,孩子腹部着凉大便里面也会出现泡沫。如果消化不良,喂母乳的妈妈要注意一下自己的饮食方面,吃的不要太油腻或者是能量太高,注意孩子腹部的保暖问题。如果这两方面大家都注意到了,还出现有泡沫建议去医院里查一下大便。看看有没有感染的问题。
语音时长 01:49

2020-03-11

61254次收听

02:48
如何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幼儿的注意力应该从小培养,但是家长不能急于求成,因为从新生儿到婴儿到儿童时期,孩子每个阶段的注意力跟神经发育有关。每个孩子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都有区别,随着年龄增长,会有一定的延长,但是幼儿阶段可能比较短暂,此时不要着急,可以在生活中进行培养。比如说,给孩子念喜欢听的故事,在他听故事的时候,处于比较专注集中的状态;也可以陪孩子玩喜欢的游戏或者玩具,最好是单一的玩具,因为太多的东西容易分散孩子注意力,单一内容比较容易集中。这两种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的专注度起到很好的培养效果。家长需要注意的是,孩子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千万不要打骂、暴躁,这些负面行为不仅无法培养孩子专注度,往往起到负面效果,同时容易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
新生儿补什么
孩子的健康成长都离不开各种营养元素的作用。所以,在新生儿成长发育的时间里,需要补充各种各样的营养物质来帮助孩子拥有更加强健的体魄。新生儿一般需要补充的营养元素很多。新生儿一般补维生素D、铁元素以及其他维生素。
新生儿打喷嚏怎么回事
新生儿打喷嚏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是由于空气或者是一些微生物进入鼻腔之后产生的生理性反射。另一方面可以说是由于患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所致。除此之外,新生儿在刚刚出生之后对于外界环境不适应,也会经常性的打喷嚏。新生儿打喷嚏家长要注意保湿宝宝居环境适应,做好相应的护理,不可私自给宝宝服用药物。
新生儿血液细菌感染严重吗
血液被细菌感染肯定是很严重的情况,如果新生儿血液细菌感染就需要更加注意,如果合并黄疸就有可能是败血症,但是每一个人情况不同,要做好详细检查才能明确原因,新生儿血液细菌感染有可能是败血症,呼吸道感染,要做好血培养检查。
新生儿肚脐多久脱落
一般情况下,脐带在新生儿出生一天后,脐带开始逐渐干瘪,而在新生儿出生3~4天左右开始脱落,10天之后便可完全的愈合。在此期间准妈妈要注意,不要用手抠结痂,在给新生儿洗澡时,尽量不要打湿肚脐,如果肚脐周围出现红肿或者是出血等不适症状,情况不严重时在家处理即可,如果情况严重需要及时就医。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结果怎么看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结果一般有两个,那就是通过,或者不通过。倘若没有通过的话,那么就需要接受进一步检查来查找原因了。通常来说,要先观察一下新生儿的外耳道是否存在堵塞,又或者是一些人为因素诱发的,42天以后再进行复查一下。
宝宝换奶粉好不好
宝宝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除了母乳喂养以外,可能还需要一些代乳品包括奶粉的喂养。不同配方的代乳品可能会对婴儿产生不同的影响。有一些婴儿会因为代乳品的更换,出现消化不良的问题。这个过程中需要家长在哺乳过程中,观察孩子的特殊反应,有没有明显的腹胀、拒奶或者大便出现特殊的酸臭味或者有特殊的腹泻、便秘等情况,并根据症状及时调整代乳品,包括用不同品牌的奶粉进行婴儿的喂养。
语音时长 01:16

2019-04-26

51507次收听

02:08
小孩发烧怎么物理降温
使用退热贴和中医推拿是比较常用的物理降温方法。小孩发热是常见的感染表现,在家庭中可以采取一些物理治疗措施或者药物治疗措施来协助孩子控制体温。在家可以应用退热贴,在一些关键部位、脑门或者是身体大血管经过的地方比如颈部、腋窝等部位可以贴退热贴帮助降低孩子体温,但不建议婴幼儿应用冰袋进行物理降温的治疗。中医有一些其他物理退热的方法,比如给孩子推天河水或者是开天门、推坎宫,这类的治疗方法也有一定作用。如果物理治疗措施效果不好,孩子出现持续高热,家长则需要及时应用药物进行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