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煮之前要泡多久
中药煎煮前通常需要浸泡30-60分钟,具体时间需根据药材质地、季节温度等因素调整。

质地疏松的草本类药材如薄荷、紫苏叶等,浸泡30分钟即可充分吸水软化,有利于有效成分溶出。根茎类药材如黄芪、党参等质地坚硬,需浸泡40-60分钟使水分渗透至药材内部。矿物类或动物类药材如牡蛎、石膏等需延长浸泡时间至60分钟以上。夏季气温较高时,浸泡时间可缩短至20-40分钟以防止发酵变质,冬季则应延长10-20分钟帮助药材充分吸水。特殊药材如附子需先煎1-2小时去毒,浸泡时间可适当缩短。浸泡用水量以淹没药材表面2-3厘米为宜,部分吸水性强的药材可适当增加水量。
煎药前建议使用陶瓷或砂锅浸泡,避免金属容器影响药效。浸泡过程中可轻轻搅拌使药材均匀吸水,但不宜用力挤压导致有效成分流失。花类药材如金银花、菊花等易浮于水面,可用干净重物轻压确保充分浸润。若药材中含有粉末状成分,可单独包煎避免糊底。对于需要后下的芳香类药材如砂仁、豆蔻等,应在主药煎好前5-10分钟加入,无须提前浸泡。煎煮过程中需保持水量稳定,及时补充蒸发损失的水分。
煎药完成后应立即过滤药液,避免久置导致药渣反吸有效成分。药渣可重复煎煮1-2次,但每次煎煮时间应递减10-15分钟。不同药材的浸泡时间可能存在差异,建议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操作。煎药器具使用后应及时清洗,避免不同药方交叉污染。储存中药时应保持干燥通风,定期检查是否有虫蛀霉变现象。
相关推荐
01:53
02:29
01:26
01: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