褥疮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褥疮通常由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营养不良、皮肤潮湿摩擦、基础疾病等因素引起。褥疮多见于长期卧床或活动受限的人群,主要表现为受压部位皮肤红肿、破溃、坏死等症状。
1、局部组织长期受压
身体骨突部位如骶尾部、足跟等持续受压超过2小时,可能导致毛细血管闭塞、组织缺血缺氧。长期卧床患者若未定时翻身,受压部位皮肤及皮下组织易发生损伤。建议每2小时协助患者更换体位,使用减压垫分散压力。
2、血液循环障碍
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等群体常存在微循环障碍,受压后更易发生组织灌注不足。心血管疾病患者血液循环较差,局部供氧不足会加速组织坏死。可通过轻柔按摩促进血液循环,但已出现皮肤破损时禁止按摩。
3、营养不良
低蛋白血症患者组织修复能力下降,皮下脂肪层变薄使缓冲作用减弱。维生素C缺乏会影响胶原蛋白合成,延缓伤口愈合。需保证每日蛋白质摄入量达到每公斤体重1-1.5克,适当补充维生素C片剂或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4、皮肤潮湿摩擦
大小便失禁导致会阴部皮肤长期潮湿,摩擦力增大易损伤角质层。床单皱褶产生的剪切力会加重表皮剥脱。应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使用屏障霜保护,选择柔软平整的床单并定时整理。
5、基础疾病影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使患者对压迫疼痛不敏感,脊髓损伤导致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均会增加褥疮发生风险。这类患者需使用专门的压力监测床垫,定期检查皮肤情况。合并感染时可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等外用抗菌药物。
预防褥疮需采取综合措施,包括定时改变体位、使用减压装置、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加强营养支持等。对于已形成的褥疮,应根据分期进行清创换药,严重者需就医进行负压引流或皮瓣移植手术。护理人员应每日检查患者皮肤状况,早期发现红斑及时处理,避免病情进展。
相关推荐







